第126页

娇藏 艾哟哟 1053 字 2个月前

不知道他在宫里过得怎么样。

偌大的皇宫,太监、宫女、侍卫多,想找人办事、吃点好的、用点好的、见一见某个人……没点背景的,没人买你的帐,使不动人的。但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最好的、也最便捷最直击要害的笼络人心的利器。所以没背景没关系,只要有银子,只是宫中使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

那天晚上他走的时候一身孑然,肃王府不是他的家,东西肯定不任随他乱拿,进宫后是不是会有些拮据?没钱打赏太监宫女,必然过得很委屈。如果能有门路将这盒银票和金锞子送进宫去给他就好了……

“嫂嫂?”夏小红又在外面轻轻喊了一声,拉回臣寻飘远的思绪。

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夏小红没进来喊她,即使门开着。

其实他也从来不进她的房间来,同她说话或者唤她,都只在外面,谨守着男女有别的本分。

夏小红目前暂居臣寻这里,晚上睡在夏漪涟的房间里。

未完婚前,臣寻同夏漪涟两人是分开住的。他离开后,有天晚上半夜打雷,臣寻惊醒,便搬去了夏漪涟的屋子,好像那样她就不再害怕了。夏小红来了,她又搬回自己的房间住……

夏小红一来就喊她嫂嫂,是因为他早就知道她同自己哥哥订婚一事,只待父子两个回去,二人便完婚。

当初辽王妃写信给远在西北前线的夫君,信中将夏漪涟同臣寻定下婚约的事情说得清楚明白。因为辽王妃天天在府中、在夏漪涟耳旁念叨,一家子都对臣寻熟悉得跟家人似的。老辽王和小世子接到信,得知她竟是女子,不说赞同不赞同这门婚事了,安全是如获至宝的激动欣喜,都为夏漪涟开心不已。

后来夏漪涟同臣寻的恩怨纠葛,夏小红却是完全不知道。他只以为母亲和哥哥都在那场大火中丧生,而臣寻入京做了高官。他活着逃出西北前线,臣寻已然算是他在世上最后一个亲人。未来茫然无措,也不知道干点什么。伤养好后,辽王府谋逆叛国一事也翻了篇,夏小红便索性潜回京城来看一看她,认认亲——这就是夏小红突然出现在臣寻屋中的来龙去脉。

没想到意外从臣寻这里得知夏漪涟还活着,遗憾的是哥哥竟然男扮女装混进宫里去了,说要为全家人报仇,搅乱大齐朝廷,竟没见到一面。

“哥哥有做祸水的潜质,呵呵。”

这是夏小红听闻夏漪涟的行为后,不但没有惊讶,还颇为自豪的口吻。

臣寻要怨责夏漪涟的话便生生梗在了喉咙口,再也说不出来。

不免又羡慕那家伙。

尽管是哥哥,可弟弟宠他,父母宠他,红线富贵也宠他,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投的一个好胎!

对比自己,小时候父亲母亲就不在了,同爷爷相依为命,孤苦伶仃,还要为自己的自由身,全族人的性命打拼,同他夏家周旋,日子过得紧绷绷,最后仍不得不失去自由身……他实在太好命了!

只是,看着跟夏漪涟顶着一模一样一张脸的夏小红,臣寻时时恍惚,以为这人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夏漪涟。

他简直是万能的,他什么都能做,什么都会做。

他缝缝补补,他做木工,做针线活,做泥瓦匠,做厨师,做手工艺人……

那天下雨,他为她收衣服,发现她的官袍上破了个洞,一声不吭就找出针线来缝好了。破洞是火烧出来的,破洞的地方恰在补子处,锦鸡绣样给烧掉了鸡冠子,最后竟也给他补得天衣无缝。

他把院子里未完工的小荷花池修葺完了,放了水,种了几节莲藕,中间还打造了一座木桥,连接荷塘中心的假山。假山是他自郊外驮回来的几块山石打磨做成,堆出嶙峋的样子,还种了几株斑竹,看着像模似样。

那天他去市集闲逛,又捡了一只被丢弃的小野猫回来。不知道他打哪儿知道的方法,出去又讨了点羊奶回来,硬是把她觉得没救了的奄奄一息的猫儿喂活了。然后他耐心极好,每天去市集拣人家不要的死鱼回来,或煮或烤,细心地撕成一小条一小条喂给猫儿吃。没几日,小猫咪活蹦乱跳,精神十足,日日在家拆床铺。

明明是同出一胞,同样都是王公贵胄,那个人生个火都能把自己摔断腰,差别真是大。

但是,这样完美的“夏漪涟”是自己理想中的夫君的样子,但真是自己喜欢的那个夏漪涟的样子吗?

夏小红健谈,给她讲前线打仗的事情,还讲他逃出生天的细节。

“军队才拉到西北前线,朝廷就不发放粮饷了——这事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当初爹在王府接到圣旨,皇帝封他做讨夷大将军时便说,皇帝要除掉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断粮。因为身边的人都是王府带出去的亲兵,皇帝没办法搞暗杀。因为早有预料,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省着吃,到了前线也并不主动出战,任监军如何催促责问都置之不理,所以战事才一拖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