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归知道她如今就是个麻烦,自没有不应的。
甚至为了以假乱真,她还在地上挖了两把黄泥,涂在自己和时二的脸上,再将头发打散,远远看着,确实跟这里的灾民无异。
就是赈灾的队伍里有马匹和板车,她和时二只能靠一双腿前行,速度上便落后了些。
等时归和时二找到府衙,衙门外已搭建好了粥棚,连临时居住的帐篷都起了百十来帐。
时二背着时归去了府衙后面,趁着没有人经过,闪身跃上墙头,不过一个恍惚,两人就全消失不见了。
府衙中的衙吏全被派出去安置灾民,便是从京城来的甲兵和官兵们,也派出去大部分。
整个衙门只太子身边留了二十几人,连时序身边也只有时一和时六跟着。
当地郡守在洪涝第一天就带人去了下面的村镇,至今还被困在里面,府衙里只有一个师爷在。
如今几人全在前厅中,不知谈到什么,皆是面容凝重,半晌不见言语。
时归他们没有往前凑,而是在后面的屋子里打了点水,稍稍擦拭了一番身上的灰尘。
时二刚想去寻两身干净衣裳,一转身就被时归拽住了衣袖,不解地回望过来。
时归轻轻摇着头:“二兄,我穿这身就好。”
“外面的灾民……”她为街上灾民的惨状所震撼,正是心思沉重的时候,这份沉重甚至压过去见阿爹的急迫,让她止住脚步,迫切想为灾民做些什么。
她扯着时二的袖口,低声问:“我能出去看看吗?”
时二只能给时序留个手信,又给守在府衙外的士兵出示了信物,光明正大从正门出去。
此时已经过了晌午,但粥棚中的铁锅还在烧着。
时归凑过去听了一会儿,才知这边的粥食整日供应,或许不是很稠,但吃得次数多了,光是喝水,也能喝个水饱,何况水里还有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