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仗都准备好了,小的这就拿出去,等仪仗一到就点上。”
廖子嘴巴热闹,炮仗当然比他的嘴还热闹。
陈桂的心啊,噗通噗通的,跟着炮仗噼里啪啦直跳。
这场面,真是太振奋了。
之前杏榜一张,他心急火燎去看榜。
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让他吃上了定心丸。
住在老实巷的考生当然不可能个个提名,但也有个二三成。
能上杏榜去殿试的,只要不是出了大状况,都是金榜有名。
区别在于名次。
有人发挥得好些,末尾一跃中游甚至上游;有人失手,失去了现今的排名,但进士、同进士出身都是稳了的。
以旧例的“一成得中”而言,老实巷这个战绩翻倍、甚至比翻倍都还要多了。
那时候,全京城的目光就聚集在了老实巷。
陈桂往府里报信时,老夫人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当然,所有人都在等最后的金榜。
是杏榜头名的郑元合能坐稳自己的头把交椅,还是有人能杀出来把状元帽子夺了。
现在结果出来了。
郑元合笑到了最后。
老实巷也笑到了最后。
状元、探花、二甲第三,另有这么多的进士、同进士……
大半年前,陈桂就听郡主与他展望过这等振奋场面。
他当然都听进去了,听得热血沸腾。
再后来为了开文房铺子,陈桂参与了那么多诗会学会,结识了许多考生。
他一个商人不懂文章,外行人看个热闹,却也会被一些考生折服,他们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