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辅国公带人救得及时,太子要么没命回来,要么当作俘虏。
辅国公化解了太子的危机,保住了本朝颜面,却伤了自己的腿。
回京后,各处消息没传开,只当他是战场上伤的,从头到尾没提太子的事儿。
再者,之前送回来的战报上压根没提过辅国公受伤了,东一问西一问的,凑不出一个他具体受伤的时间经过来,慢慢地,也有些不好的传言冒出来。
翠华宫里,也就是圣上知道她嘴巴紧、心思平,那些没处说的话偶尔会与她吐露两句,这才让她猜出那么些端倪来。
不过,其中内情可能也没有那么简单,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还有些她不知道的状况在里头。
她只晓得,圣上当日大发雷霆,御书房大门紧闭,只太子在里头挨骂。
入宫这么多年,皇贵妃从不知道圣上能发这么大的火。
最后,事情都压住了,就是圣上几次提到辅国公时会说“心中有愧”。
辅国公对外从没有解释过伤势,这可能有圣上的关系。
圣上不想事情传开去。
太子毕竟是太子,不守规矩偷跑出关、还害得一年轻将领再也征战不得,御史们能骂上三年都不止。
这群老大人们的嘴,很能翻旧账,往后边关一有动静、朝中要点兵遣将时,就能翻出来骂一通。
这么一想,皇贵妃亦很理解徐简的选择。
宁可自己受些误解,也好过自此成为太子挨骂的由头。
真争一时之气,天天听御史们口若悬河骂太子殿下两刻钟,一次两次,倒也还行,次数多了,时间久了……
太子上朝,辅国公也上朝,一块在御前站着。
哪天太子坐着了,辅国公依旧站着,再当这个由头的时候,还能得了?
御史们是秉公处置、就事论事,可被论的那人的滋味真不好受了。
太子不好受,辅国公越发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