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虽然西秦立国只有五十多年, 但大齐与西秦人的战斗已经持续了数百年。

数百年间虽然征伐不断,但都是打打停停, 西秦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打累了就主动议和。西秦国弱, 即便打输了也没什么可失去的,反倒是大齐为了安抚属国, 每次议和都会以大国之礼相待,派人送去锦缎绢帛。

西秦就像是一块狗皮膏药, 黏在大齐边境线上, 时不时的出来恶心人,只有捞到油水才会消停一阵子。

大齐建国初期, 民生凋敝,国库空虚, 面对骁勇善战的西秦人,只能采取保守策略,最严重的时候, 西秦与北庭同时进犯,凉州七城与洛城接连失陷, 大齐被夷狄压得喘不过气,只能屈辱求和。

直到休养生息的政策有了成效,大齐国库日渐充盈,开始着眼于军队改造, 叶家军就是从那个时候崛起的, 并在收复失地的征伐中, 逐渐分成两脉。

一脉守凉州,一脉守洛城。

二十年前,定远侯叶央一脉在收复凉州七城的战役中几乎灭门,叶家主将只剩下年轻的叶婉。

叶婉是女儿身,不能承袭定远侯的爵位,便把叶家军托付给了心腹顾连山,也就是后来的凉州王。

随着凉州军的名头越来越响,已经鲜少有人记起,凉州军原是叶家军。

洛城这一脉亦是历经坎坷才收复失地,叶忠的父兄皆战死沙场,留下他一棵独苗,好在他与夫人恩爱,接连生下了五个孩子,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洛城一脉才不至于凋零殆尽。

凉州和洛城的局势稳定之后,大齐与北庭、西秦分庭抗礼,虽然小打小闹不断,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大齐仍采取保守战略,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固守边疆。这一次即便是西秦嚣张宣战,朝中老臣仍觉得是西秦人故技重施,不过是佯装进攻捞点好处罢了。

他们不想把事情闹大,既然能用金银财帛摆平,又何必再兴战祸劳民伤财呢?按照他们的意思,叶家军夺取乌鞘岭后,应该与西秦人谈判,以归还乌鞘岭之地作为休战的条件,再以钱帛诱之,让两国重归平静。

叶家军放弃了谈判的大好机会,自作主张攻占舒勒城,使得两国关系雪上加霜。他们认为,应当勒令叶家军停止进攻,立刻派使臣与西秦议和,及时止损,避免让两国都陷入战争之困。

乌鞘岭一战,叶家军以三万换五万,更是成了主和派攻讦叶家的理由: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无疑会耗尽大齐国力啊。

朝堂上,除了枕书院和萧嫱提拔的新官,以尚书令王大人为首的老臣,皆斥责叶氏一族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请求萧嫱赶紧派使臣议和,归还舒勒城等地。

宣威将军王景贤听到父亲如此软弱的建议,顾不上什么父子情面,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倘若归还了舒勒城等地,那三万叶家军岂非白白牺牲了,九泉之下,如何瞑目!”

虎烈将军沈誉也站出来道:“不战而降,只会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而且治标不治本,西秦人贪得无厌,把他们喂肥了,他们只会反过来威胁大齐。”

刘奉常反驳道:“战争不是儿戏,西秦虽说是个小国,但也抵得上三个洛城了,这仗要是打起来,没个三年五载能打得下来吗?大齐消耗得起吗?即便打下来了,异族异心,如何管理、派谁去管都是个问题!劳民伤财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值得吗!”

陈莹莹以云城的例子据理力争,“云城常太守夺取达瓦盆地后,不也把蛮族治理得服服帖帖吗?西秦虽然地方大,但地广人稀,只要能把西秦人集中起来加以教化,总有民心所归的一天。”

萧嫱仿佛回到了上一世叶青出征的时候。

起初,没有人会想到西秦会大规模出兵,当文臣们还为了武将的调度权吵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西秦已经攻破了沈庄。

当叶家军想与云城联手夺回沈庄的时候,却被质疑是与西秦勾结拥兵自重,恰逢南蛮作乱,云城自顾不暇,叶家军孤身奋战。

重来一次,叶家军即便在开局时打了胜仗,质疑声仍在继续,可见这世上没有两全的法子,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毁誉参半。

三万将士的血不能白流,既然叶青主动迈出了这一步,她就如他所愿顺水推舟,彻底与西秦做个了断!

她徐徐道:“开疆拓土,乃万世之功德。西秦一介小国,尚有胆气向大齐宣战,我大齐国强民富,叶家军更是攻城拔寨战功赫赫,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时节,岂可将战果拱手相让!”

“殿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