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窑城县令自认为得到了天子的庇护,是正义之师,偷袭了萧嫱派去谈判的暗卫,还将暗卫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美其名曰“祭旗”。

萧嫱最后的仁慈,被窑城县令的狂妄击碎,清官年年有,多一个不多,死一个不少,这一仗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窑城的两千御林军没有击垮她对父皇的信任,这只能说明父皇的处境也不容乐观,但还是吓住了一批人。

他们都有忠君报国的志气,却在无意间变成了“乱臣贼子”,一时间心神激荡,失去冷静。

大战前军心不稳乃是大忌,萧嫱又花了两天时间稳定军心,给心不在焉的人做思想工作。

叶青也帮了大忙,盘踞在京城中的御林军,有一半都出自叶家军,他向同窗们郑重承诺,叶家会与东宫同生死。

这一诺,是对东宫军事力量的加持,即便鱼死网破,也会留有生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不争也会死,李县令上了“贼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战火在深夜响起,萧嫱站在广平城楼上遥望烈火,神色复杂,不同于函守关剿匪之战,这一次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同胞相残。

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牺牲,不为国仇家恨,也不为伸张正义,而是出于朝堂党、争,人民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被利用的棋子。

正义是假的,但牺牲是真的。

萧嫱在质疑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这一路,她想尽办法避免牺牲和流血,试图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夺权和变法,但总有各种阻碍挡在面前,一步步把她逼上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