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晏子慎要不是年轻,差点气晕厥过去,屁的闹别扭,朱浔这话哄孩子呢。

可令他傻眼的是,朱浔如此荒唐扯淡的话,边上人听见了不仅没有着恼,反而点头捋胡须也跟着劝起自己来,“年少人易冲动些,我们也懂的,只是,千万别过了头,到时候后悔想找人去,恐怕也晚喽。”

“是极是极,就是再生气,追人也不能这么莽撞,须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温老爷不愧是读过书的,劝起人来都带典故。

“话不能这么说,”乔老爷反驳道:“找错了路子,再诚心也无用,晏老爷如今闹得满城风雨也不是件好事,不如在外头摆上一桌,托人请了她过来,二人好好相谈相谈,岂不好?”

乔老爷才嫁了女儿,又解决了嫁妆失窃的事,正是美满之际,他年岁又比晏子慎大了许多,又自觉有乔公公那边的亲戚情分,说起话来像是长辈,对于小儿女的争吵秉承着劝和不劝分的态度提了个建议。

“这事不错,我赞同。”朱浔没等晏子慎反应就先点头答应了下来。

他一向看热闹不嫌事大,见着原本出事后态度冷漠偏激的好兄弟这几日被个花娘折腾的情绪生动,十分愉悦的想看后续发展,实在不行收了做妾也可以嘛,他们又不是那等豪门望族,非要讲究个家世清白的。

那花娘朱浔也使人打听过,是穷苦人家出身被卖到窑子里的,今年才出来做生意,还没开宝,身子也干净,为人也孝顺本分,就是娶了也没什么不行,能早点为晏家开枝散叶就好。

要不然晏子慎孤零零的一个人,朱浔始终放心不下。

--------

等到晏子慎再次骑马到李家时,就连十街上的人也不觉意外,反而习以为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