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笑着道:“那就要借一借你‘恨山’的笔名一用了。”
他们兄弟两人在书房商量了好半天,直至天黑,苏轼这才从苏辙书房出来,离开时已是笑容满面,胜券在握。
翌日一早,他便再次重拾“恨山”的笔名,先前他倒也想用这个笔名写几篇文章恶心恶心王安石,可苏家上下无一人支持,王弗更与他说什么“如今巨鹿郡公与王安石得势,八郎的日子本就艰难,你何必要让他雪上加霜”之类的话,他仔细一想,觉得妻子的话很有道理。
所以即便他百般不愿,却多日未以“恨山”这笔名做文章。
如今,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释放自己,怎会不高兴?
苏轼甚至激动的半夜睡不着,索性半夜起床去了书房,酣畅淋漓写了好几篇文章,翌日一早甚至还未等来福起床,就拿着文章亲自去敲来福的门,对睡眼惺忪的来福道:“快,将这几篇文章散播出去,闹得越大越好,最好叫汴京所有人都知道……”
第123章
来福看了看天边, 发现东边刚泛着鱼肚白,天色还未大亮了!
他跟在苏轼身边多年,也是识文断字的, 一看文章上的内容, 更是脸色大变:“六爷,这,这……”
苏轼大概猜到他要说什么, 摆摆手道:“你别担心, 这件事不光八郎知道,还是八郎的主意了!你只管去就是了!”
“不光这些文章要闹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好还能撺掇着一些看王安石与巨鹿郡公不顺眼的文人墨客也闹腾起来, 这样才热闹……”
他觉得在这等事上,他一定不会拖八郎后腿的。
反观本未睡醒的来福在看到这几篇言辞激烈的文章后是半点睡意都没有,他不是不相信自家少爷,可想了想, 还是去找了弟弟元宝一趟,听说确有其事后, 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心,按照苏轼的吩咐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