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一个同学说道:“赵知舟十六岁的时候嫁过一次人,是包办婚姻。但是婚后她并不幸福,被婆婆刁难,被丈夫不喜。她人生的转折点就是离婚,离婚之后她才开始了写作人生。写的第一本小说《十六岁》,就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坐在最后面的赵晨最喜欢研究民国时期的事,也研究了民国时期的名人赵知舟,但是相较于赵知舟,他对赵知舟的母亲钟楚更感兴趣。他觉得钟楚虽然名声不显,但是低调的她,可能才是最大的boss。

他眼珠咕噜一转,举着手,站了起来说:“老师,我来说!”他轻轻嗓子,“赵知舟在走上写作这条路,她的母亲钟楚才是关键!”

周围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钟楚我们都知道,是端亲王府的昭玉郡主,她也算是出身名门。但是在当时那个社会,端亲王府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了。写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钟楚又有什么能力去左右呢?”

赵晨嘿嘿一笑:“你们都不知道吧!钟楚其实和上清政府委员的女儿方可珠,外交部部长的女儿张珍交好,她的交际圈可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就算是真的,那又能说明什么呢?”

赵晨清清嗓子说道:“你们应该都知道《十六岁》的主人公虽然叫楚楚,但算是赵知舟的自传。上面可写了,如果没有钟楚,她可能都脱离不了刘府。而且,通过我的查证,我发现刊登《十六岁》的上清报社,钟楚是大股东!”

这个倒是这些学生都不知道的,就连文学老师都有些好奇了。

赵晨继续说着:“我在当时的报纸上,还找到了赵知舟写的一篇感谢信。上面明确地写了,她的第一本小说《十六岁》,有上清报社的主编行主编的润色。通过和她之后的作品对比也能看出来,第一本书有别人的痕迹。”

他看向别人说:“你们觉得一个报社主编,他会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润色文章吗?”

底下的人面面相觑,觉得赵晨的说法还是很可信的。

这时,老师咳嗽一声,又说道:“好,这件事我们就讨论在这里,我们把思路重新回到赵知舟的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