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就像是插上了翅膀,传遍了长安城内外,就连附近州府的百姓也都闻讯赶来。
一拨又一拨的百姓,挤在城墙下,抬头望着墙上贴着的告示。
告示上的内容,被念了一遍又一遍。
百姓们一呆就是一整天,天都黑了,还舍不得走。
三百下闭门鼓声一落,宵禁开始,外地赶来的百姓,有的暂居在城中的客栈,有的则连夜等在城门外。
初秋的夜,寒凉如水。
官道两旁,百姓升起了火堆,认识的,不认识的,三五成堆凑在一起,说的全是苞米。
等夜深了,才各自睡起。
第一下开门鼓声响起时,百姓们纷纷醒了。
远处,火光闪动,行人如潮。
村民们举着火把,在夜色里疾步赶来。
越来越多的人奔涌而来,天还没亮,城门外已经人山人海。
宴王府坐落在繁华之地,周围也都是世家高官,权贵之地,百姓心中畏惧,往日里,甚少有人往这边来。
今日,熙熙攘攘挤满了人,几乎是城门和坊门一开,百姓就从各处汇聚而来,将宽阔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大街上,人头攒动,齐刷刷地盯着宴王府的大门,一个个翘首以盼。
随着厚重的“吱呀”声响起,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人群里声浪嘈杂,拥挤着上前。
十来个侍卫鱼贯而出,维持秩序,以免有人生乱。
有侍卫气沉丹田,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挤,全都排好队,一个村,一个坊,一个一个来,谁敢寻衅滋事,同村或同坊的,全都领不到粮种。”
百姓都是成群结队而来,侍卫的声音一落,原本闹哄哄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
各村村长敲打着村民,谁敢挑事,连累全村,就除族赶出村子。
于是,在各自村长或坊正的带领下,百姓t井然有序地排好队。
街口处,摆了五张长桌,长桌后坐着管事和侍从。
五队长龙,从街头一路排下去,越排越长,都排到了其他街道上。
巡街的金吾卫原本一个头两个大,生怕有人闹事,但见大伙儿都老老实实地排着队,悬着的心也就安定下来。
排在第一个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汉,他递上户籍:“小老儿是城外李家村的村长,带着全村四十五户,来领苞米种子。”
管事接过户籍查看,温声问道:“你们村可有识字的?”
李村长忙不迭地点头:“有的,村中有教书的秀才。”
管事递给他一本册子,叮嘱道:“这是苞米的种植手册,拿好了,若是有不懂的,可到王府来登记,春种前,会有人教你们怎么种植。”
手册记录得十分详尽,都是种庄稼的老把式,只要有人讲解一二,自然知道怎么耕种。
但毕竟是第一次种植,百姓心中难免会有忐忑,为了安百姓的心,沈青黎才让管事多叮嘱一句,到时候,要是真有人登记,就让庄头统一教授。
“多谢。”
李村长怕弄坏了,小心地将手册放进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