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苑北将苏宛拉至一旁: “苏姐姐就别忙活了,我可是特意不告诉你,不愿你心有负赘的。”
她怕苏宛心生歉意,赶忙择了个旁的话题,苦脸道: “你就陪我再说说话罢,待我回京城后还不知何日能相见呢。”
苏宛叹了口气,正欲安抚向苑北,却未看见其不知何时从桌上擦了一手面粉,向她脸上一抹,登时便花了脸,向苑北转而捧腹大笑起来。
苏宛一咬牙,亦伸手沾了不少面粉,朝向苑北脸上还手去,二人便这么在庖厨中你追我赶,满室欢笑之声。
等糕团蒸好,苏宛尝过味道也无甚差错后,便被向苑北依依不舍送出了府。
走出府门前,向苑北还塞了张纸进苏宛手中,上面写了京城向府的落址,怕苏宛没来过京城寻不到,她还细心画了张图示意。
苏宛走在路上,将纸叠好方进袖中,抬首一看,只见太阳还未落下,月亮便已冒尖,天朗云稀,是宜出行的好天气。
————————
马光你怎么就下线了(bhi
第27章
向大人携妻女动身前去京城的第二日,乌庄出了一桩大事。
前不久,是三年一度的秋闱,举国上下的学子们多年寒窗苦读,只为在秋闱中一展才华,考中举人之位,功成名就。今年单在江南一块参加秋闱的人便有千余,足见竞争之激烈。
那日的江南贡院,来人络绎不绝,人声鼎沸,豪情壮志的学子们准时进了考场,其家人便在贡院外求神拜佛,静候佳音。
待乡试落幕,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试成只待春闱大展身手,一试败便又需三年,才得重新入试。
就在结束后的一日,众学子没等来宣榜的告示,反倒等来了一张宣判秋闱中有人作弊的判决文书,起因是考官在批卷时发现,有多达二十余人在考卷的两道论述题中作答一致,无论是逻辑思路,还是举例阐述,都一模一样。
这等举国之人都关注的考试岂能容下作弊之事,朝廷立马遣了不少大人下来督察,这一查,便发现这二十余人皆是来自方舟书院,而泄题并给他们答案的正是书院前些日子辞去的一位夫子。
自此,方舟书院一时沦为众矢之的,街头小巷皆在议论这书院为学子考取功名而营私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