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快到晚膳的时候,苏宛回了书院去。

书院这晚上用膳的制度十分特殊,起初本也是如中午一般做够整个书院的份量,不料这些世家子弟放了学后一个个都不愿待在这书院,嫌书院清寒,不如家中四五个仆人伺候得舒服,便有不少粮食浪费掉了。

读书人最讲究勤俭节约,怎能忍得这粮食浪费之事,监院便一改规定,令晚上要留在书院用膳的学生每日中午用膳时将姓名写在食堂门口放的竹简上,这竹简每日皆有小厮刷洗晒干,下回还可继续使用。

苏宛白日便特地问了问刘婶,这书院每晚留在食堂的学生很少,常常就四五个人,若是遇上人少,苏宛算了算,她酉时不过便可回家了。

不过书院里的大人们有时会在这食堂设宴聚餐,这时当厨的便不能走了,待大人们几盏酒下去,指不定又要添些什么菜。

正巧,前段时日书院的春末考察刚结束,山长最近才有了闲暇来关心学生们考察的情况,今日又听闻食堂新厨娘的手艺十分了得,连郭管事都赞不绝口,便定下今晚设个宴,请了书院的几位夫子和大人,还唤了斋长经长几位管理学生事务的作陪。

一听山长今晚在食堂用膳,又听说夫子几位也会在,学生们便知晓定是要问那考察的情况了,谁也不敢多待,一放学便紧忙打道回府了去,如此一来,苏宛今晚便只需做这宴席的菜了。

山长早早便定了食单,传小厮递给了苏宛。

苏宛接过一看,红酥肉,鎏金鱼,绿裙带,比翼鸟,凤凰游……

苏宛:……这书院的大人怎么写个菜名都文邹邹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写诗呢!

她正欲向这传话的小厮询问一番,不料那小厮早已离去,她只好自己摸索这些菜名都是些什么菜,万幸食材就备在一旁,仅需一一对应起来便好。

对完之后,苏宛就动手烧起菜来。

冷油下锅,先素后荤,素菜清香,荤菜鲜美,炒煮煎烤,整个庖厨都充斥着佳肴香味。

将这四荤六素十样菜做好了,苏宛又将前几日磨剩的酸梅粉尽数倒了出来,用清水冲泡了几壶酸梅汁。随后她便唤来几个上菜的小厮,与他们一同将菜端了过去。

参加宴席的人们早已在食堂落了座,虽书院讲究长幼礼仪,但山长和监院皆是宽厚之人,每回举办这种宴席都与夫子学生同坐。

只见山长坐在中间主座,一手旁是监院领着一众夫子,一手旁是斋长向苑东领着几位学生,程洲正坐在他下手处。

这是苏宛第一次见山长,若说监院看起来像是邻家和蔼可亲的大伯,这山长看着便像那家中对你多加管教的长辈,虽表情还算柔和,但难掩眉目中的威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