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甜菜糖呈黄褐色,倒确实有几分像是晚秋时候的菊花,再加上这特定的产出时间,跟菊花倒是有缘。
每卖出一斤‘菊蜜’粮铺掌柜便能从中提十文,无需他们囤货,仅是放在他们铺子里借地售卖,便能白得这些钱无人不乐意。
这些个掌柜之中当然有徐记粮铺的徐掌柜,薛明照第一个找的人就是他,在他表示自己吃不下这么多货时,男人才又找了其他人。
云婵夫妇二人是极念旧之人,对于在谷底时愿意拉他们一把的人,他们始终记得,所以后来有什么好东西,总会先想着李掌柜。
虽然他们也知道,若非自身有实力,就算遇到贵人也无法,但依旧会念着这份情。
这件事能谈下来除了他家糖的质量好,另外还要归功于薛明照这半年来在城中打下的声望。
薛家商队在县城里四处倒卖,他们收购元县城中的特产拿到别处贩卖,又拉来其他地方的特色,卖给元县的掌柜们。
丰富城里的物品,也给一些店铺带来了新进项。薛明照办事沉稳,绝不坑蒙拐骗,平日里他也如是要求商队中的兄弟,精诚合作才能长久,如此便积累了些自己的人脉。
紧赶慢赶小半个月后,第一批菊蜜在元县里正式开售了,漆黑光亮的小陶罐子摆放在粮铺最显眼的架子上,以确保每个进店之人都能第一眼瞧见它。
八十文的价格不低,却是目前所有糖品中价格最低的,有实在需要糖的,便会买来试试。
比如糕饼铺子、甜水铺子以及酒楼,能省五文是五文,且薛明照还提前嘱咐了,若是买得多,价格还可以商量。
不缺钱的人家,见了新糖品也愿意尝试,入口后发现这糖的口感纯甜,没有半点杂味,且价格又实惠,也会选它。
再就是老爷小姐家出门采买的管事,看到上了新糖品,尝试之后发现与其他糖并无多少区别,就更愿意买菊蜜了,反正都是糖,省下来的差价,还可以偷偷放进自己口袋。
一时间菊蜜变得极紧俏,相对应的其他糖品的销量则明显降了下来。
粮铺老板不在意别的蜜卖不卖的出去,因为这些东西他们一向囤得不多,保存得宜的话放个几年都不会坏。
早一点卖出去晚一点卖出去又有什么关系?毕竟薛家说了,菊蜜只有秋冬才有,其他糖可以翻过年再卖。
银子如流水一般从元县城中涌到制糖坊里,可以说糖坊里每日能做多少,县城里就能卖多少。
赚回来的银子云婵也没吝啬,拿出一部分给糖坊里的工人们加餐、发奖金,激励大家更有干劲儿。
薛明照则又从里面拿出一小部分,用以打点城中掌柜们。
做生意就是这样,其实除了成本以外,还要拿出一些银子四处打点,将人脉走通,让大家一起赚钱,后面才能越赚越多。
菊糖的出现冲击了元县的糖品市场,薛明照早就放出了话来,‘菊蜜’只有秋冬才能产的事,就是希望那些贩卖饴糖和蔗糖的人能抬抬手,留一点余地,他只赚两季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