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苏离这次回京的动静很大。

五年前的他,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新科状元,虽然家世好,但没什么经验, 并不被朝堂中人所看重。

而今日的他,有了名扬天下的叶城,已经足够说明他在政务上的才华,更别提还是被新皇三番四次请回来的, 足以说明其简在帝心。

苏离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一入主户部就表现了强势的态度, 在新帝的撑腰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大力支持商贸, 提出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并鼓励商人对外贸易,建设海外航线。

原本朝堂中的大臣们还对他的一些做法颇为微词,但最终都在次年国库增长数倍后财报下闭嘴了。

对于推行改革,苏离的态度很强硬,持反对意见的人不要光用嘴逼逼, 你行你来, 如果能像他一样赚这么多钱, 他立刻退位让贤。

国库充盈了,新帝的腰杆子也硬了起来,更加倚重苏家,在他的支持下,苏离在户部不过三年, 就像火箭一样升上了正三品的户部侍郎。

正当大家以为这位金财神会一直在户部搂住钱袋子时, 苏离却又猝不及防的转向了工部。

进入工部后,苏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匠人的地位, 他鼓励创新,并在宝源局中专门设立了一个部门,对匠人提交的优秀作品进行评定和嘉奖。

同时,苏离还鼓励农桑,在屯田司中选了不少擅长农务的人开始尝试改良农作物。

其实这件事情,苏离很早就在做了,甚至在之前的叶城就已经有了一些成果,眼下有了整个国家做后盾,他的实验很快就有了进展。

苏离在工部待了整整五年,做到了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同时还兼任太子太傅,整日忙的不可开交。

但辛苦是有回报的,他组建的班底经验越来越丰富,不但成功培育出了产量惊人的杂交水稻和小麦,还培育出了不少好吃的瓜果蔬菜。

匠人们层出不穷的器具改良也渐入佳境,在专项资金的鼓励下,宝源局天天都能收到新东西,其中有不少都是民间百姓的发明,苏离甚至还在其中看到了一架类似现代纺织机的雏形。

这些并不为朝堂中人所看重的奇淫巧技们,正如春风化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整个国家的民生和环境。

费尽心力将工部的整个架构建设好之后,苏离又将目光转向了教育上。

他没有贸然去动涉及了多方利益也最敏感的科举制度,而是将重心放在了百姓的扫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