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贱民治病,可不就是贱业吗?
霍家庄上养着几千人,自然少不了医者,其中有专门为主人看病的,也有专门为庄子里的下人看病的,前者多,而后者少。
这群为主人看病的医者也是家中稍有薄产,正经读《医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书出身,有着家学渊源,肚子里一堆墨水,自认水平高深。
和那些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整天在贱民堆里打滚治病的办法都全靠口口相传和自己总结的下等医者完全不一样。
可惜近几十年,霍迎以前一年到头都在外当官,身边又有更用的惯的大夫,霍宴这家伙自己研究丹术,根本不屑找别人为自己看病,有事都是一颗仙丹完事,庄上养的为主人看病的医者始终找不到什么大显身手的机会。
好不容易王氏嫁进来了,结果好家伙,人家王家陪嫁里啥都有,连喝奶的羊嫁妆里都有,还能少医生?所以霍家庄上专门为主人看病的那群医者继续失业。
直到陆瑶开始办医药班。
庄上自认为身份矜贵舍不下脸主动为庄上的“贱民”看病的这群高贵医者才重新找到了事业。
可是,等他们和庄上那些原本只为庄户们看病的下等医者一起开始教学生,他们就发现,自己比看病的水平竟然还比不上那群泥腿子出身的不专业下等医者!
别看这些下等医者字不认识几个,正经医书更是从来没看过的,治病救人的本事全靠口口相传和自己总结,可这些人教起学生来,就是比他们强,给人看起病来,更是比他们强。
陆瑶要他们分高低次序可不会让他们治什么嗑药和软脚病,都是随便从庄子里或者外面的义军里抓几个病人过来让人治,看谁治得好,看谁断得对。
小女君年方八岁,其知识之渊博,目光之精准,连这些自小就开始接触医书的医者也自愧不如。
也就是在这样的比试之中,庄上那群自认矜贵的专业医家出身的医者被他们眼中的“下等医者”折断了骄傲的骨头。
陆瑶要求他们这两群人互相学习,野路子出身的医者要向正经医家出身的医者学习正统的治病救人的理论知识,正经医家出身的医者也要向野路子医者学习实践知识。
这一年下来,双方各自有被对方折服的地方,正统出身的医者在治病时更讲究平稳有序渐进,不容易出事,野路子出身的医者治起病来出手野狠准,但是也容易出危险。
在这种时代,能投身到医者一道中的人,大抵还是有些情怀在里面的,能在专业领域求得更高的进步,且上面还有陆瑶这个大魔头压得死死的,两边也没怎么斗得起来,所以两群医者一起教学生,一起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度过了平稳又充实的一年。
知识和特权不同,后者被人得到,往往会希望永远攥在自己一个人手里,知识却天生就有传播性。
如果有以某技为谋生的,也许还会私藏,不愿意外售,可是霍家庄养的医者人都是霍家的,就别提什么谋利了。
这种时候,将家学传播下去的愿望反而越过了藏为家私的欲望。
因为在霍家庄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听着妇好书院书声琅琅,看到学生们使用的“简体字”,只要稍微有点见识,都能感受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段全新的历史要从这里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