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宋锦麻利地收拾了自己和孩子的东西,在丈夫和婆婆的欲言又止中,随弟弟和曹文君一起住进了郡主府邸。

--------------------

第49章 给条生路

==================

高元之送一行人到了郡主府,虽然她现在不常住这里,但下人们打理的也是干干净净,小丫头们看到她回来都高兴不已。

刚安顿好孩子,众人正在客堂饮茶,宋锦突然向高元之跪下,宋信不知为何,见姐姐跪下,想必是对郡主有所求,于是自己也连忙跪下。

宋锦哭诉道:“我夫君一味愚孝于他母亲,此番要不是弟弟向郡主、文君娘子求助,这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一位母亲,保不住孩子,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夫君愚昧,家婆无知。郡主你开女学、医学,给了天下间像文君这样的女孩子一条出路。我虽不如文君识字、有医术那般能干,我只是简单的家庭妇女,还望郡主为我指条明路,以便和离之后,我能自力更生养活我和孩子。”

这让高元之犯了难,自古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啊!于是连忙扶起两姐弟说道:“宋信追随丞相多年,你是他姐姐,你姐弟二人不要动不动向我下跪。至于和不和离,是你夫妻二人之间的事情。他不曾有殴、骂、杀、伤、奸等义绝行为,官府也判不得断离,但你要是想让我帮你谋个生路,这个是可以的。你可有一技之长?”

“民妇唯一会的是能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能完全一样,两面图案同样精美。”宋锦自卑地扣紧手指道。

“双面绣?”高元之惊讶极了。单面的绣法只求正面的工致,反面的针脚线路如何则可以不管;而双面绣则要求正反两面一样整齐匀密。这对刺绣之技要求十分高,宋锦掌握这种精湛的刺绣技巧,却如此自卑。

见高元之诧异,宋锦以为她不信,于是愿意现场演示。高元之差人拿来工具、绣面,宋锦有条不紊地将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许线尾,下针时将线尾压住,连线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又见她绣时把针垂直,不刺破反面的绣线,同时掌握住排针,按次序非常均匀地排列针脚,使两面相等,最后将将线尾隐藏在最后的针脚中,完美地藏好了线头。

不一会儿,一条生动活泼的金鱼便跃然而现,宋锦解释道:“花线劈丝粗细合度,要根据绣的东西而变化。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看上去轻薄、透明。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看上去就肥美。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均匀。再比如绣猫,根据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的,逼真生动。”她陶醉于自己的技能解说中,高元之也是很好的听众,未曾打断她,让她侃侃而谈,宋信也从未见过姐姐如此自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