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时隔一年再吃到岭南食堂的饭菜,戴森也是满满的怀念。

这船上每天吃的不是鱼就是鱼,怎么会有这样的美味呢。

戴森哐哐的吃,因为和王怀玉有合作关系,又得了专门的关照,在岭南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在县衙里解决,虽然需要交费用,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省心省力还实惠的事情。而县衙食堂也通过给他们提供饭菜赚了点钱,各自都满意得很。

最满意的王怀玉则是第二天就找到了邓蛮生,兴致勃勃地和这位老知州说道:“邓大人,我给桂州的百姓找到了一个更高产的粮食,用来补充耕地不足,养猪粮食缺乏的问题正正好。”

邓蛮生也听到了西欧国来人的消息,隐约知道拉了一船特殊的物品,但是什么东西却不清楚,不过王怀玉这样一说,他就立马联系上了。

“郡主是说那些洋人带来的东西?”邓蛮生有些感兴趣道:“他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竟然让郡主那么看重。”

“一个能亩产两千斤粮食的东西,你激动不激动?”王怀玉反问道。

“两千斤?”邓蛮生惊得蹭地站了起来,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遍:“你是说这个东西能亩产两千斤?”

连尊称也没有了,不过王怀玉能理解他的激动并不计较道:“对,两千斤都是少的,如果管理得好说不定还能更高。而且这个东西不需要精耕细作,甚至不需要多肥的地。你只要给它一捧土就可以了。”甚至和岭南大多数作物比,木薯是更加耐干旱的作物。

邓蛮生这下是彻底坐不住了,激动的走不到道,眼睛像发亮的灯泡一样盯着王怀玉问:“郡主,这样的神物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能让百姓种下去?”

“现在正是时候,秋收快结束了,叫百姓们整理一下坡地就可以把木薯种下,等到过完年正好可以下种,和水稻的时间错开。等到明年的九月份差不多可以成熟。”王怀玉说完又道:“不过木薯不能连种,最好和黄豆青菜等作物轮耕。”

邓蛮生不是不懂农事的官员,木薯既然是可以亩产两千斤的作物,需要的肥力必然不少,要是连着种肯定会伤害地力,轮换着来正正好。

“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桂州什么都不多就是山地多,这个地方种过了换个地方就是了。家家户户种上个三四亩,一家十口使劲吃都吃不完。”邓蛮生难得乐呵道。

王怀玉也笑着摇摇头:“木薯只是个辅助,用来调剂一下百姓的口味,或者养鸡鸭猪狗还差不多。人吃多了木薯对身体不好,还是要吃主食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