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他在别处不止一次看见过这个场景,奴隶们出行必须要在脚上系上绳索,穿成一串,不止是为了怕人逃跑,也是强制性地让他们排成一列,绝对没有第二种办法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按顺序站好。就算绑成一串,也有人故意抢先或者落后,害得周围的人摔成一团呢!

流民就更不用说了,每个领主都不希望自己的领地上出现流民,不只是因为多了许多张吃饭的嘴巴,更是因为他们代表着无序、混乱、失控,是潜在的或既成的犯罪分子。流民多的地方,居民们惶惶不安,商人们要么去别的地方做生意,要么雇佣更多的护卫,贵族出行前要清路,可以说,流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这些人要是能像乖顺的羔羊一样听指挥,还有哪个领主会如临大敌地对待他们?

“这很出乎意料吗?文森特教士。”琳达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他身后,海风吹着她的脸颊,琳达眯了眯眼睛。

“在路上,他们就在为成为翡翠领的一员做准备了。”

“一些有地位的人看待这些流民,就好像他们是另一个物种,听不懂话,完全无法沟通,也学不会知识,是罪恶和蠢笨的结合体。路上见到流民,就像脚面上跑过了一只老鼠,要立刻从视线里撵出去。”

“不过我倒是觉得,他们不一定比谁更愚蠢,但一定更不幸。领主之间打仗,他们就没了房子和田地流落荒野;多收了一项税,家里最老的成员就主动饿死了;孩子生在了收成差的年份,‘一不小心’就被翻身的父母压死了;收获季连下了三天的雨,地里的麦子霉坏了,全家都得去要饭。”

“你看,短短几天,他们不也一样能懂得基础的指令,愿意跟从指挥?他们不是野兽,不是虫豸,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

文森特怔怔地看着流民们的方向。

这是“教化”的力量吗?

文森特和奥斯芒德是在教会学校相识的,他也曾短暂地做过教师,只是后来更执着于对神学和哲学的追求,于是辞去了职位,拜访了很多知名的神学家和思想家。他认为奥斯芒德和他有着相同的追求,所以在对奥斯芒德留在翡翠领的决定感到遗憾,在这里,他看不到提升学识的可能性。

因为翡翠领的教化与他认知中的完全不同。完全是不加筛选,来者不拒,受众太普遍,内容太基础,效果又……太明显了。

文森特曾经被同僚认为是个同情心泛滥的好人,有困苦的人向他求助,他都尽力帮助,却似乎怎么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有一对平民夫妇来给自己的儿子求个前程,文森特介绍他去做鞋匠的学徒,这个孩子做了几年,最后因为偷了师傅的工具和皮子被赶出工坊,还打断了一条腿。

当文森特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成了乞丐,哭诉道:“我从八岁就开始辛苦的工作,和成年人做一样的活,没有任何优待,薪水却只有那么一点点。家里交不起农税,我只好悄悄拿一些工坊的东西去换钱,否则我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