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进厂不久,卡勒布就被分配去做浸纸匠,这工作十分适合他。

发酵后又磨细的纸浆想要变成湿纸,需要用到一种定型工具——网模,也可以叫纸帘,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木质框架,底部覆盖着密集的黄铜丝。

浸纸匠会把网模浸在纸浆中,轻摇网模,有时是从左到右,有时又是从右到左,间或进行向前送和向后拉的动作,在这样一套复杂却又仅仅花费了四五秒钟时间的动作后,纸浆中的纤维留在铜网上,而水则从缝隙中流走,一张纸就留在了网模上。

网模的大小就是纸张的大小,这并不意味着网模很小,相反,它相当大,在市面上买到的纸是经过裁切的,原本是这样大的一整张。

这样又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的工作,只有少数人能做。灵巧的女人少有足够大的力气,强壮的男人又往往笨重,卡勒布是很幸运的,他在流转到各个工序试工的时候被发现了这方面的天赋,得以被薪水最高的浸纸部门接纳。

卡勒布在工作时,还发现了造纸厂许多与其他工坊不同之处。

家庭作坊的工匠师傅收学徒时,态度往往是倨傲而蛮横的。主观上,他们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手艺交给学徒,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件事无论在哪都是一样的。客观上,他又需要学徒帮忙打下手,做杂事。

这也导致了做学徒是一件相当辛苦的事,要看师傅的眼色,受压榨,想尽办法讨好师傅,才能学来赚钱立身的本事,师傅也会尽量拖延把本事交给学徒的时间,好让他更久的为自己服务。

等学徒成了新的师傅,这样的传统又会被延续下去,否则凭什么他在自己的师傅那里受了许多苦,新人却不用?

所以如果一个工匠有适龄的女儿,学徒向他拜师的积极性就会高上不少,对待自己的女婿,总该宽容一点吧!

但卡勒布在造纸厂的经历完全不同,他也有浸纸匠师傅,师傅却不要求他的态度恭敬谦卑,只要他态度端正,认真学习。用对方的话来说就是:你要是学会了,将来就是我的同事,大家是相同的职级,没必要低眉顺眼。要是学不会,你就该被调去学别的工序了,从此更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浸纸匠师傅教授起手艺也毫无保留,因为这手艺并不是他独有的,是领主以及厂长安娜女士带着第一代工匠们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比起一直不出师,造纸厂的师傅们更希望学徒快点转正,这样他们就能得到一笔奖金。

在这样的倾囊教授下,卡勒布的学徒期非常短,还因此获得了表扬,这可真是稀奇!要知道正式工的薪水比学徒高很多,但所有管事竟然都如此为一个正式工的诞生高兴。

这样的经历让卡勒布觉得既新奇又兴奋,回到农庄的家时,他恨不得向整个农庄的农奴们宣扬在工厂工作的好处。

还有一件超出卡勒布认知的事。

任何一个工匠师傅都会在他的学徒面前表现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以保持他的权威。在领主的造纸厂,却有一个技术进步悬赏板。

上面列着造纸工序中大大小小的改进需求,比如如何让纸张更白、烘干更快、发酵液加入什么原料能让亚麻沤发的更柔软、什么样的明胶配比会使纸张的质量更好,林林总总,囊括到造纸的每一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