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又来了几波报录人,接着又是罗家、左右亲邻、友人,一日都不得闲。次日李婠命人设了香案,上香磕头,告慰天地先祖。

陈昌自那日后一路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会同门,公请老师,赴老师请,不得闲。

这日,有几个同门拜访,陈昌先应酬了番,又有左丞府人来,道是罗家二房有请。陈昌换了衣裳,命人备礼牵马,匆忙要走。

李婠才将看着人收拾了碗碟,转过屏风,见着陈昌道:“急什么,过来些。”陈昌依言走过去。李婠理了理陈昌领子,道:“少喝些酒。”

陈昌见四下无人,低头道:“晓得了,晚间不用等,先睡。”还待再说,一丫头跑进来,道:“二爷,马备好了,三七正在厅前候着。”

于是陈昌至前厅,骑马到了左丞府角门,一旁候着的小厮忙上前牵马,一面贺喜,一面说:“二太太早在房内久等。”一面领着人往仪门去。

陈昌问:“罗公可在?”那小厮回道:“在家中。”陈昌便道:“我先拜会罗公。”那小厮听了有几分为难。

陈昌见此,令三七给了他几百大钱,笑道:“不过几句话功夫,误不了什么,还请小哥略等等。”那小厮将钱放袖中,眉开眼笑地回道:“我就在此处,二爷请。”

书房内罗文鸿正与门客清谈,听人报“陈家二爷来了”,开口道:“让人进来。”

陈昌入内行礼,道了原由,罗文鸿也未多说,只嘱咐了几句,道:“去罢,你姑母怕等急了。”陈昌这才行礼起身走了。

一门客见此笑道:“头次没眼福,没见着真人,如今见了,果真才貌出众,不坠他恩师名头,也不负罗公看重。”

另一门客抚须道:“此子才学不提,为人却值得称道。我常伴罗公左右,罗公凡有头昏咳嗽,亲子还没来,这陈家子倒来了,说他谄媚,倒未见他多说半个字,不过寻常请安看候,有时要是下人不提一嘴,那乌泱泱一屋子人,还不晓得他来过。这次是这般,往日来拜见他亲姑母,也要先拜罗公,可见其心诚周到。”

罗文鸿一因昔年陈昌祖父之恩,二来也起了几分爱才之心,本欲提携他,此时听了门客称赞,又细想陈昌入京后所为,也觉陈昌待他尽心,直把陈昌当作自己子侄,细心为其谋划,与其帮助,待到授官之日,陈昌谋了个吏科给事中的实差,此乃后话,暂不多提。

这边罗家二太太早已久候多时,听了下人报陈昌到了,忙叫人请,令叫人奉上一应时鲜果子,与陈昌话起家常。

这罗家二太太因着不是陈昌亲祖母所出,不得陈家老太太喜欢,自嫁入京中后,虽给梁州送了几趟礼,皆有去无回,也断了与娘家交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