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阳秀青想的是整个海洋都已经死掉了,当然是整个的转换掉,全部不要,只要轮转后新的能量与物质,但经秦晚提点后,她却意识到自己这个观点行不通。
因为涉及到的物种太多,太极木灵根本无法启动,打个比方,这就像是要用三轮车的发动机去带动重卡、大货车,笑死,根本带不动。
在进行这个转化流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就倒下了。
她之前没想到,但被秦晚提醒悚然而惊。
是,她不能像秦晚那样磨砺,但是作为木灵师对自己构造的植物会有一种隐隐约约的预感,她只是尝试性的用本命种构建了一下,就发现自己之前的设计图完全行不通。
本来这个结构是对的,按理说能够成型,但是在构建完成的那一刹直接毁掉了。
多试几次后,她就隐约意识到了秦晚所说的是真的。
然后她改变了一个思路。
既然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延长太极海藻的生命力,那就废物利用。
她融入些许钟灵木灵的片段,使得涉及到一些特别复杂的物质成分,比如各种重金属,那就让它们聚集在植物体内,这或许会加快植物的死亡,但同时他们可以进行一个回收。
这些植物拿去提炼出对应的金属,这也是一种废物的循环利用了。
而如果是辐射污染等有害物质,在五百年前当然是没有办法的,根本做不到清洁处理,所以要么是进行深埋,要么是倒入大海等待着环境自净能力将其恢复。
可如果是五百年后,由于人们对这种污染深恶痛绝,倒也在科学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他们可以将这些污染利用起来作为能量。
分散的气体物质能量要利用是比较困难的,造价成本也高,可如果是高浓度凝聚的固体能量,就要简单一些。
正好因这种植物的存在,可以将其凝聚起来储存在植物之内。
如此就解决了太极植物生命力太短,利用程度不高,造价太过高昂的问题,毕竟可以从大海中回收到一部分可利用的资源,这就是其价值所在,可以冲抵成本。
构建出太极海藻的阳秀青本人她心中是有这个设计概念的,在构造完成后,她对于植物将会长什么样也有一个模糊的预估。
可这个预估,她可不敢将其视为实际运用也会如此。
因为理想值是理想值,但落实到现实就可能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bug了,总会出现心理预估是百分百,最后的成果才能打一个百分之二十效果的分。
于是当一天天观察着这植物在内海中长大,发现它们竟然完全按照自己预估的来,阳秀青深深震撼了。
这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