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祠堂出来,秦淑便对柯老爷和柯太太行个礼:“儿媳特地学了些厨艺,想亲手给父亲、母亲做羹汤,还请二老准许。”
柯老爷也不曾想着,这金尊玉贵的秦家三姑娘,竟愿意洗手做羹汤。
毕竟,如今秦览贵为正四品的佥都御史,秦夫人又是昭贵妃的姑母,柯老爷还以为自己家娶了个儿媳,得高高供起来呢。
“好,好,源儿媳妇可真是有心了!我和你母亲这就等着吃你做的饭!”
柯太太一听,简直鼻子都要气歪了,她嫁入柯家门内二十来年,也不曾听见自己丈夫如此夸赞,这时见父子两个看秦淑的眼神好似看七仙女,不由得恨从心起。
说是洗手做羹汤,也不能真指望秦淑这出身高门的新妇做上四碟八碗,秦淑只是煮了一大锅鸡汤面,又用那火腿丝拌了一盘子烫干丝,便算是敬意了。
柯老爷且吃且赞,夸秦淑贤良淑德,柯源脸上颇有自得,柯家下头几个姑娘少爷见父兄如此,自然也都有好话说。
秦淑一一谦逊过来,心下却不知是何滋味。
她也不曾想到,娘家人压着自己学的规矩,在家时还恨得牙痒痒的,此时却已替自己挣得了贤惠的名头。
柯太太不言不语地吃了几根面条,忽地把筷子一搁:“源儿,你媳妇如此贤惠,你也该给她争面子。”
秦淑知道这婆婆不喜自己,已在肚子里盘算了百般手段要和她作对,这时忽然听见一句顺耳的,不由得愣住,看一眼柯太太。
柯太太见儿媳眼神似有疑虑,笑了一笑:“源儿吃了早饭就赶紧读书去吧,不要白白消磨时间,你不考个出身,又怎么给媳妇争面子?”
这话说得柯老爷连连点头:“很是,很是,今年不曾考上进士,幸而已录了贡生,可往国子监去读书了,依我说,该早日进学去,不要在家闲着消磨。”
柯家自前几代起,便不是个读书的料子,柯老太爷连童生也没考上,柯老爷使了十几年的劲,也不过只考个童生。
到了柯源这里,一口气考上了秀才、举人,原也可捐官了,可是柯家都想着正经的进士到底尊贵,一家人互相撺掇着进京赶考,这千斤的担子,便都压在了柯源肩上。
此时听见父母皆来催促,柯源便有些不乐,然而又想起自己依稀对娘子许了愿,说要为了她出人头地的,这时也不好反口,只好不情不愿地对父亲应了一声。
这里一家人说得热闹,秦淑却恨不得用碗里的面条勒死自己的婆婆。
这个老婆子,好事一件没干,成日想着挑唆儿子媳妇,新婚第二天,就叫儿子出去读书去!
倘若真是块读书的料子,前头十来年早该读出来了,又何必忙这一两日?这老婆子分明就是看不惯儿子和媳妇亲近,故意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