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喜见自家小姐声音低落,又免不了问:“小姐希望魏夫人怎么做呢?他们还有一个女儿。要是魏夫人以后改嫁,又或者孩子跟着魏大人,魏大人再娶妻,孩子日子都过得不容易。往后成亲也会是一桩麻烦事。”
苏千轶问春喜:“你觉得魏大人经过这一次,会改么?他下次没了钱会不会又去动夫人的嫁妆?上次是在花阁,下回要是充面子把钱花在别的上面呢?到时候他们的女儿,日子能过得容易吗?成亲会有嫁妆吗?没有嫁妆可以许配给好人家吗?”
春喜琢磨一下:“这不知道。”
苏千轶又问:“你说他宴请同僚的钱,是不是魏夫人出的?”
春喜迟疑。能拿嫁妆钱上花阁,说明手头没钱。宴请的钱说不定还是魏夫人的嫁妆。
苏千轶:“所以整件事,错在魏大人不该去花阁乱花钱,又拿魏夫人的嫁妆钱。他承担了后果,却还是要魏夫人替他付这笔宴客钱。”
她直摇头:“单说这一事,魏大人能改尚好。要是不能改,往后麻烦的地方多了去。”
嫁妆钱有用光的那一刻。到时一家三口怎么在京城过日子?
衣食住行都要钱。官家女子多要请女先生教习字看书,虽不用科举,但也要给孩子启蒙学持家。
苏千轶和春喜说:“她既甘愿回头,就自己受着。要是哪天她求助了再说。我是希望她能够意识到,这件事要是说去花阁闹了一场算是错,那被京城人议论纷纷,又牵连到魏大人官职,已付出足够多。其余的都该是魏大人承担。最初的起因,又不是魏夫人。”
春喜似懂非懂:“好像是这么个理。”
苏千轶:“我知道你先前的意思。小家内难说是非对错,清官难断家务事。”
她顿了下,又觉得刚才脱口而出的话有点耳熟。
不知道是听谁说,又是和谁说的。
苏千轶很快继续评着这件事:“三年内要是魏大人和魏夫人相互扶持,重修旧好,那小家太平。我猜,熬不过半年。”
春喜懵懂:“半年会不会太短了?半年后还没过年。”
“过冬要添衣。过年要开支。”苏千轶喜欢有自己的私房钱,再加上这些天听春喜念书,知道了不少,“你忘记你念的那些了?每逢过冬时,初冬御寒的柴炭衣物都会涨一笔价。随着天气愈寒,商家送来京城的柴炭增多,价格又会小跌。年节前所有东西都会涨一下价。到天气转热,这些冬日用具和吃食又会跌价。商家也纷纷准备起初春和夏日的东西。”
春喜恍然:“贫贱夫妻百事哀!”
苏千轶:“对。有钱的时候,一切缺憾被粉饰。没钱的时候,他们会再起争执。”
春喜跟着同情起魏夫人:“这过日子可真不容易。我还是跟着小姐。小姐聪明,总会有我一口饭吃。”
苏千轶微怔,随即笑开。
她要是成为太子妃,当然是会进宫。春喜的性子在宫里,其实不一定适合。失忆前的她不知道怎么想,失忆后的她得教一教:“那你一定做什么事情之前,多想想。你要是我,会怎么做事。”
春喜不明白:“我不是小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