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女明白的,”郭琪此时愧大于羞,她只想着自己的母亲,却忘了她是姓郭的,更没想到家里对她的未来还有这样的安排,“臣女并没有那样的心思。”
郭太后当然知道郭琪从来没有动过嫁入皇家的心思,这也是她更喜欢郭琪的原因之一。
“哀家知道你们和小五亲近,难道哀家就不疼这个小孙子?但不论是晋王还是小五登基,你们可曾想过秦王会是什么下场吗?”说到这里郭太后又有些生气,这些人都没有想过,不,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他们怎么会没想过?他们只是不在乎罢了。
郭琪和雍和公主不敢看郭太后的脸色,只将头埋的低低的。一直以来,她们都将楚琙这个兄长当成讨人嫌拦路虎的。
“但若是秦王登基,小五又会如何呢?”郭太后自问自答,“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名声,秦王也会善待小五,让他当个逍遥王爷,等兴平王过世之后,由他来做宗人令。这样的安排你们可满意?”
郭琪对这位姑祖母佩服的五体投地,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啊。而且她虽然没见过秦王几面,抛去了之前的成见,秦王无论是相貌还是风仪都是万里挑一的,不说楚珣,便是晋王也被他压了下去。难道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相?
“好了,你们都起来吧,”郭太后很满意两个孙女的反应,她自己就是个女人,自然不会小看女人的能力,这也是她一心要收服孙女们的原因。
等她们重新坐定,郭太后才向雍和公主道,“你也别觉得有什么对不住皇后的,她是中宫皇后,这宫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子女,抚育你们原就是她的责任。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你以后尽到做女儿的义务便行了。”
雍和公主被郭太后说的心中一松,忙起身含泪称是。
郭太后又对郭琪道,“既然你猜不到李庭兰要什么,不如直接去问她好了,将你心中所想告诉她,再听她怎么说。”
郭太后也很想知道李庭兰会怎么说。这半年她简直太顺了。晋王名声臭了大街。隆恩伯府更是招了所有人的厌,小儿子被判了斩立决。没了小孙子的隆恩伯老夫人差点儿送了半条命。就冲这两样,谁再上书请立晋王为太子,那就是在招骂。
何况晋王的两员大将胡祭酒和沈迈都先后回家,郭太后更是如夏饮冰水,心情无比畅快,尤其是想到晋王为了拉拢这两位,私下会花费多少心思,郭太后简直畅快加倍,人都觉得年轻了。
虽然其中静安长公主确实挺伤她的心的,建昭帝又撤了周令谦五城兵成司的差使让她有些可惜,但这些都可以算是她给静安这个白眼狼的教训,也可以借着这件事让大家看清楚她虽然一直在深宫之中,但却不是可以轻忽的无权太后。
礼部有了闻渊,首辅是宋旭涛,蓟辽换上了山如松,郭太后对如今的局面十分满意。但这种异乎寻常的顺利让她很难不警惕起来。因为这些顺利她的人确实参与其中了,但绝没起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