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妩完全被说服了,但她还在想李如玉为什么会这么说,“可能是如玉姑姑自己没想清楚吧,她也是希望能对阁老府有所报答。”
湖三太太摇摇头,孙女还是太心善了些,“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又怎么会偷拿恩人家的东西呢?就因为恩人家里富裕,不会因为这些散碎银子与她计较?她倒是懂‘君子可欺之以方’的道理。”
而这样的人当你真的需要她的时候,不逃的远远的就不错了。这也是湖三太太不愿意李妩以后和李如玉走的太近的缘故。
这下李妩真的无话可说了,她想说李如玉可能是太心疼父母了,可想到浩七太太平日的做派和对李如玉的态度,再想想如果是自己,会不会这么做,她迟疑了。如果是她,她会省下自己的口粮给父母,但绝不会额外再从府里要。更不会将府里送的首饰偷拿回家,还谎称丢了。要知道她们这些闺阁女子丢了首饰也是一件大事。贴身服侍的人是要吃挂落的。
自己家里贫寒可怜,服侍自己的下人又何其无辜?
“是孙女想错了,”李妩有些不知道以后怎么面对李如玉了,她轻叹一声,“如玉姑姑怎么那么想不开呢?”
她和李如玉同路到洛阳来,是亲眼看过李如玉之前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的,便是在她们这些人跟前,浩七太太对她也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她吃的穿的都是家里最差的。虽说做子女的要孝顺父母,但李妩自问若她是李如玉,是断然做不到毫无怨怼之心的。
湖三太太却已经站起身来,“前阵子我已经叫人将咱们那边的宅子收拾出来了,如今天也凉快了,不如挑个吉日搬过去,这年啊还得在自己家里过才有滋味。”
为了孙女她也得搬走,李如玉这样的人,孙女还是离的越远越好。
……
郭太后看着手里的条陈,虽然这主意是李庭兰给出的,但郭琪能将它条理清楚的写成折子,她的自豪和欣慰真是掩都掩不住。她怜爱地看着侄孙女,若不是怕引起建昭帝的反感,郭琪才是最合适的秦王妃啊。
“你写的很好,”郭太后将条陈递给一旁的雍和公主,“这件事就由雍和公主出面上折子吧,等皇帝旨意下了,我再命你从旁襄助。”
郭琪点头应了方道,“那李姑娘呢?”
郭太后倒没想到郭琪和李庭兰竟然有了真交情,“你觉得咱们在贪她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