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方氏做了皇后又生下皇子之后,便和她离了心,这也是正常的,这宫里的女人,哪个不想做太后呢?
郭太后这么多年一直不肯安享晚年,为的就是侄女留下的这条血脉。虽然都是孙子,但楚琙身上不但有楚家的血,还有她们郭家的血,只有他登上那个位置,郭家才能保住后三代的荣华。
为了保住楚琙,郭太后对外说楚琙身体不好,将人送到五台山养病去了,其实他被她悄悄送到了辽东,跟着先靖安侯仅存的幼弟朱季永身边学兵法练武艺。
郭太后一生小心翼翼,唯一亏欠的就是先朱皇后,只可惜儿大不由娘,她改变不了靖安侯夺爵抄家的命运,能做的就是保下朱氏族人,并将最珍爱的孙子送了过去,由朱家人亲自教导。她们母子欠朱家的,就由这个孩子来还。
敢把孙子交到朱家人手里,除了相信朱家人的人品之外,她也相信朱家人心里很清楚:若是他们还想回到朝堂之上,重振靖安侯府的辉煌,也只有辅佐楚琙这一条路可走。所以他们势必会尽心竭力的教导楚琙。至于孙子会不会被朱家人拉拢过去,郭太后一点也不在乎,即便楚琙认朱家人为亲,也改变不了他是楚氏子的事实。他还能在登上皇位之后灭了楚郭两家不成?
待楚琙年纪大些,她又听从朱季永的建议将孙子改名换姓送到了广东水师军中,她对不起侄女,更心疼她留下的唯一血脉。所以郭太后不但要培养他争皇位的能力,还要为孙子留一条退路。
楚琙在带兵上极有天赋,又是在常被倭寇袭扰之地,几场海战下来,一路凭军功做到了千户,若不是怕官做的太大需要进京述职被人发现,她刻意嘱咐广东海道副使压了孙子的军功,他只怕都能做到指挥佥事了。
郭太后见楚琙自己的势力可以稳住东南,她的目光就自然的投向了蓟辽,对于其他朝臣来说,不论立哪位皇子都是天子家事,大可作壁上观,但建宁侯却不会这般想,他可是建昭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不然也不会让他接掌了建昭帝最不放心的蓟辽军了。
所以哪怕他不选边站呢,只要他保持中立,那都是在帮助楚琙。想到这些,郭太后都有些庆幸卢珍生的只勉强能用端庄形容了,若也是个美人,只怕晋王又要打她的主意了。
第56章 v章
五十六、
能陪着不得先皇宠爱的儿子成为最后的胜者,郭太后自不是那种无知的后/宫妇人。
郭太后已经为楚琙都计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