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大柳村家家户户都搭了大棚种菜。赵家爹娘想着,只要人踏实,是个勤快能干的,总能把日子过起来,便拍了板应了这门婚事。
赵青荷出嫁时,没人看好这门婚事。觉得陆贵二十七了都没娶上媳妇,家里得是穷成了什么样?照这么想,还不如嫁给鳏夫给人做后娘,起码还能有碗饭吃。
结果赵青荷成婚三天后回门时,是坐着牛车回来的。虽说牛车是借来的,但手上提的大包小包的回门礼,可作不得假。
即便这样,还有那见不得人好的,讥讽赵青荷夫妻俩是打肿脸充胖子,也不知是从哪家亲戚那里借的钱。
直到后来的逢年过节,陆贵都会给岳家送来厚礼。直到他们知晓,那三十文一斤的金贵菜出自大柳村,且陆家也有种。他们这才知道,赵家的闺女,是真的嫁到了福窝里。
村民在还在讨论着大柳村,就听到牛蹄踏地的声音,由远及近,估摸着是沈家兄弟来收山芋了。都牟足了劲,伸长了脖子朝村道上看。
“来了,来了!”有人激动的喊着。
沈老大跟沈春生的身影逐渐清晰,村民们这才一哄而上,回家准备要卖的山芋。
而此时的大柳村,沈杳正美滋滋的吃着糖水葧荠。
昨儿个从田里挖出来的葧荠足够新鲜。去皮洗净后放入陶罐中,加没过葧荠的清水,几粒冰糖。
中午做饭时,灶膛里剩有烰炭,将装葧荠的陶罐放到烰炭上,煨上一个时辰便是香甜美味的糖水葧荠。
喝完最后一口甜汤,沈杳心满意足的抹着嘴。
“你哟,长不大似的!”吴婆子慈爱的看着孙女,突然有些恍惚。曾经那个不到她膝盖高的小娃娃,脸上再也没有了曾经的稚气,已是一副少女模样。
沈杳撇了嘴,嘟囔着:“我本来就还没长大呀!”
她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女孩呢。
然而在吴婆子眼里,十二岁已是个大姑娘了。好些人家的姑娘在这个年纪,都开始张罗着说亲了。
只她家杳杳,还跟孩子似的,整日爷爷奶奶爹娘长,又是爷爷奶奶爹娘奶奶短的,粘人的紧。
想到此,吴婆子又笑了起来。
她家杳杳说的对,十二岁还是个孩子,还能在家好些年,不急着说亲。
这样也挺好。
空碗被吴婆子收去了灶房,沈杳立在窗前,看着院子里堆成小山似的山芋,感慨万千。
想她刚出生那会儿,沈家说得上是食不果腹。好在这些年小打小闹的,倒也存下了三百多两。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却也不用勒紧裤腰掰着手指头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