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若我那日跑了,他转头肯定要去别的村里拐小孩子。我娘说,孩子都是爹娘的宝,若是别家的孩子被拐了,那他的爹娘一定会特别的伤心。我就觉得必须要把他抓了,别的孩子才不会拐!”

“啧啧啧,杳杳这脑子比我都好使。不光脑子好使,还是个大义的,为着别人着想。”有村民竖了个大拇指。

“那你又是怎么将人哄住的呢?”

“但凡干坏事的人,皆因贪欲太重!若知足常乐,定是不会去干那伤天害理的事儿。人贩子求的就是个钱财,我就哄他说家中还有个弟弟,让他在村口等着,我去给抱来,他竟真信了的!我便借机去寻了我爹和大伯。”

说完沈杳又道:“但凡他不贪心,那日也不至于被抓住。说到底,怪他自己!”

“她……她真的才三岁?”来求证的人,指着沈杳的手有点哆嗦。

“你这人说的什么话,她不是三岁难道三十岁?”

别说,还真别说。若是不看小团子一般的沈杳,只从她一番话里透露出来的逻辑,和缜密的心思,说她三十岁也有人信。

沈杳的一番对答,让那人心服口服,夸道:“这……这老沈家还真出了个神童不成?香怜,你这侄女日后怕是有大造化。”

村民也对着沈杳乱吹一通彩虹屁。

沈杳摆摆手,心道:基操,勿6

第21章

一入冬,庄户人家便彻底清闲下来。

因着家中有两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沈家早早的烧上了炕。

男人们在院子里劈柴,妇人们盘坐在炕上,纳着鞋底。

前头得了二十两银子,吴婆子想着一大家子有好些年没做过新衣裳,身上穿的都是不知缝缝补补了多少年。最后一狠心,咬着牙从镇上扯了些布回来。

裁完衣裳剩下的碎布头,就全部用浆糊一层一层的粘在一起,再纳成千层底。

许是入了冬,外头的寒风凛冽,沈杳便不大爱出门,也好些日子没去过司家。

婆媳们纳着鞋底话着家常,沈杳挨着徐氏坐着,托着腮,听的认真。

几人刚好聊到过年要不要做些米花糖,就听外头有人唤吴婆子。

这声音沈杳听着熟悉,稍稍一想,可不就是村长媳妇五奶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