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过贫苦地区生活状态人员的姚芹对此不能更赞同。
不说别的,就说姚芹在这个时代,普通村落人员的素质甚至可能会比有些近乎原始部落的现代部落高出不少,但是一旦碰上天灾需要逃难,易子而食也屡见不鲜。
(易子而食,因为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难民会交换孩子煮来吃)。
幼儿的夭折率居高不下。
当好欺负的老人孩子寻不到了,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天生力气不如的女性。
大型灾害逃难,最后活下来最多的就是青壮年男性和壮妇。
毕竟,谁不想活着?固然有青壮年男性护佑全家成功逃难的,但是只要家中壮丁(无论男女)不足,危险就无处不在。
因为身处这个时代,了解到时代最现实的情况,所以姚芹从来不会认为这时代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抢孩子的口粮。
要知道,在姚芹让所有人都能勉强不饿肚子(不饿肚子不等于吃饱)之前,农家粮食分配中,最稀的就是家里不受宠的幼儿——谁知道这孩子能活多久,让他/她浪费粮食干啥?有那个粮食,不如让壮劳力多吃两口,孩子嘛,特别是要嫁给别人家的女孩子,只要养大了就好了,身板养的再壮也是要嫁出去的。
以前姚芹喜欢看科举类小说,总是说农村人家偏心某一房,让他读书识字,吃好的喝好的,其他人过的多苦多累。
来到这个时代,姚芹只觉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欺骗——能够送孩子读书的,至少自己家里有好几亩地,都是个小地主阶级了!
佃农怎么可能有节余?
现实如此残酷,但是姚芹等人让人提供肉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好用的聪明人,而不是让成年民众改善生活。
更准确点说,其他人中,良心坏一点的不觉得需要让底层人经常吃到肉,甚至觉得给那些泥腿子读书已经是开恩了,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吃肉吃蛋?
良心好一点的很同情孩子,也同意给他们一些好吃的,但是他们同情的是老人孩子这些弱势群体,而不是青壮年们——青壮年有手有脚,想要吃肉吃鸡蛋你们不会自己赚吗?!
姚芹虽然认知地更加深刻,也不会觉得青壮年就不配改善生活,但是更加知道,台阶要一步一步往上走,步子跨地太大会容易扯到蛋。
当前北疆急需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的是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管理人才)和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人才),而为了保障北疆的平稳发展,在已经显而易见的乱世当中,更需要有肌肉(兵力)。
从培养成本来说,孩子和少年明显是更容易培养出遵守自己的规则又有天赋的人群的。
秉持着先富带动后富的观念,姚芹近几年的重点都要倾斜到这方面,而人类的身体素质养成和大脑生长又十分依赖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所以为了以后能够收获大批量的士兵和聪明人,姚芹必须要杜绝孩子家长占用孩子食物的情况。
相关的规定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严格的监管。
而在北疆,因为大家生活的保障,不少具有父爱母爱的人家也愿意多宠孩子几分,当然,重男轻女也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