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芹不忘提醒:“可以请两位杨伯伯也过来,咱们做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他们两正好和杨爷爷互补。”
姜国公伸出手指点了点姚芹:什么互补!你明明就是在说他们两能治得住杨家邦!
姜国公的孙子们纷纷憋笑,九孙子一口答应了下来,就要套车过去乡下接人,这时候过去,正好在天黑前赶到,在杨家睡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能赶车回来。
“要不要让九哥多带两个人?”姚芹提醒道:“北疆毕竟不比您老家乡下路不拾遗,虽然公主和亲带来和平,但是也不妨碍有匈奴的盗贼不受匈奴王廷管控。”
听到这话,姜国公反应过来,连连点头,对九孙子说:“你去带一队护卫,带上武器穿上铠甲,以防万一。”
姜九立马答应了下来。
姜九走后,姜国公皱了眉头,问姚芹:“北疆一贯以来皆是如此?那普通百姓又如何防御呢?公主和亲竟然没有用处吗?”
姚芹挑着自己知道的告诉了姜国公:“公主和亲之前、和亲之后并没有太大影响,倒是云将军力主修建的用来互市的新城建立之后,初始还没有看出来影响,近两三个月做起来了,大型劫掠少了一些,但是草原的马匪、小型部落依然有扰边的情况出现。”
说完这事之后,姚芹继续说道:“说到防御,最近三四年,我们倒是做了不少工作。”
其中还有不少姚芹的得意之作,姚芹介绍起来自然是特别兴致盎然:“首先要说的是村庄的自我防御,我们以哨兵、民兵团体、地道三者相互支撑,一方面在秋收时节,严格训练少年进行放哨,在村庄周围警惕匈奴人的出现,一旦发现多骑未携带辎重奔来,立马吹响唢呐,提醒全村进入战备状态。”
“唢呐?”姜七好奇。
姚芹解释了一下:“因为骨哨声音传播范围不够广,我们经过实验之后,发现喇叭和唢呐的效果最好,所以给村里的哨兵都配上了相应的装备。”
姜国公点头,催促道:“这事不是重点,你继续说。”
姚芹继续道:“哨兵示警之后,村里的民兵们会立马集结,点燃烽火狼烟提醒周围的村庄,了解来人的数量,如果人少,大家会集结成阵,对抗十骑一下的劫掠人员,如果人多,会随村里老弱妇孺一起躲入地道。”
“这地道,则是各个村中人发挥聪明才智开挖的,入口一般只有自家人才知道,大家平时将粮食和贵重物品都藏入地道当中,也经常演练如何迅速撤入地道,各个人家的地道有相通的也有不通的,在有些奇妙的地方还有出枪出箭的口,匈奴人如果进入房间,也有反杀的机会。”姚芹解释道:“之前我爷爷应该也和您简单提起过。”
姜国公点头:“你爷爷倒是没少和我吹嘘,说是你和云居安那小子提起来的地道战,第一年的时候可没少给匈奴人苦头吃,搞得匈奴人现在进房子里搜钱粮,都要三人一小组,防止咱们的人偷袭了。”
姚芹挠挠头,嘿嘿一笑,继续说道:“总之,咱这三个动作结合起来,村里的安全基本上是得到了七八成的保障,最近两年伤亡也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