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陛下!”在场一些老臣都很惜才,纷纷站出来为云舒说话。

自然,秦韶瑜生气归生气,心中却又不得不承认云舒是个有能力的臣子。

因此气了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做出任何要责罚顾云舒的说法,其实他这么生气,多少也是想要给顾云舒一个下马威。

他如今已经是个皇上了,却总觉得顾云舒还是像个老师一样,一直端着,因此有意想要看看顾云舒害怕自己的模样。

他的行为就像一个叛逆的孩子,对待家长的模式。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等来顾云舒害怕的模样,反而却让自己显得不大理智。

云舒被吼过之后,第一次觉得这么委屈,也就没有再在会议上说过话了。

之后从议政殿内退出来,有几个相熟的大臣还过来好言安慰。劝慰云舒说新帝上位还没有习惯,毕竟新帝没有责罚他,说明新帝还是敬重他的。

云舒第一次明白了不被人理解的愁闷。好好说话非不听,莫非真的要动先帝给他的戒尺么?

可是皇帝可以下臣民的脸面,若是云舒真的抽了秦韶瑜一顿,对方没有醒悟的话,他反而会成为新帝的眼中钉。

先帝给他这个戒尺,意在希望新帝知道惧怕,不敢做那些过分叛逆的事儿。

可是先帝似乎也没有料到,他前脚刚走,秦韶瑜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撕毁了之前同他的约定。

云舒并不想让自己后悔,仗着身份,之后的几个月里,再三上奏,要求新帝能够撤兵,不要再做这些劳民伤财的事情。

渐渐地,新帝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个议事的群体,这一群体基本上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的那几位伴读,以及之前玩得好些的朋友。

要么说是风水轮流转呢,转眼间蔡博文一类人竟然成为了新帝身边的宠儿。

而秦韶瑜也很好地隔代遗传到了他祖父的风气,在玩乐方面的天性逐渐释放了出来。

这日议政殿内,秦韶瑜有些生气地将云舒上奏的折子扔到桌上,说道:“这个顾慎之,一直不死心,他就希望停战。说了两个月了,反复上奏,朕的头都要被他说大了。”

在场众人都不敢编排顾云舒,毕竟他是位尚书,还是太子少师,虽然没有位列三公,然而年纪轻轻的,又很有政治头脑。

最重要的一点,他在朝中并没有多树立什么敌人,只有政见不同。

自从先帝继承皇位之后,行为作风都十分好,臣子之间互相对立的情况比较少。

所以互相之间,只要不是世仇,基本上都维持至少表面的和睦。

此时蔡博文也站在议政殿内,见皇帝犯愁,他便主动站在了周帝这边,说道:“慎之虽然很有远见,然而孰能无过呢?政治上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说得就是正确的。打了这么久的仗,也没见他说的那些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