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婶子们一下就从地上站了起来,连连称好,还说绝对不会给陈熙添麻烦,夏二哥这才点了头。
老婶子们一窝蜂都走了。
夏二哥的担心,都是多余,她们压根不敢自己去找陈熙,就怕陈熙当面拒绝,一点儿回旋的余地都没有,这才求上了夏二朗。
如今听夏二朗来敲门说竹筒的事,自然是有了眉目,一个个开心地也不在意大清早被搅了清梦,一骨碌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往夏家跑——挣钱的事哪能不积极。
李柱也听到了夏二郎四下敲门的动静,他也早早就起了床等着,但等啊等,等到动静都没了,他家门也没被敲响。
他很纳闷,明明他还是最先找夏二郎说这个事的,怎么现在没喊他?
是不是人太多,夏二郎敲漏了,忘了敲他家门了?
这么想着,他也不等了,开了门就往夏家去。
还没进院子,就听到夏二郎在大声跟众人说陈熙答应了,可以收大家的竹筒还有竹笋菌子一类的野味,但收是有标准的,不是拿个什么东西就能糊弄得过去,所有东西都需要他先把关合格后,才能送到陈熙那里,陈熙收,就再回来给他们钱,陈熙若说不合格,那就还都给他们拿回来,重新做。
有人问竹筒的价格,夏二哥说:“陈熙为人实在,觉着都是乡里乡亲,只有东西合格,竹筒就按我之前做的价格,一文钱一个,至于竹笋和菌子根据品质定价,不会低于市场价,这一点儿大家可以放心,我也可以在这里给大家保证。”
话落,他又道:“当然了,若是大家不放心,就自行拿到别出去卖,人陈熙也不是在别处收不到,这么多山,这么多村子,想挣这个钱的人多了去了。”
这敲打的话一出,众人立马点头:“这话在理,陈熙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但也记着乡亲们的情义,咱们也不能欺负人小孩子,人家是要做生意的,咱们肯定不能拿差东西乱搞的,放心好了,我家肯定不会出这种事,二郎你只管说标准,我们一定照做,你刚刚也说了,陈熙找谁做不成,既然肯点头让我们来做,那就是顾念着我们都是一个村的,咱们肯定不能忘恩负义。”
马上就有别人也跟着附和,表示一定会照标准来,不会乱搞。
夏二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况且他说的也是实话,陈熙现在不缺钱的,她找谁找不到,非得找村里人?
更别说,村里人之前奚落人家一家的事才过去没多久,人家是念着情义,不是好欺负,要是不感恩,觉得陈熙不得不找他们,夏二哥可以当场把这事给否了,他去别村也能帮陈熙找到愿意上山砍竹子做竹筒的人。
瞧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道理,夏二哥脸色就缓和多了。
刚要拿着竹子给大家示范细说标准,就看到李柱从外面挤了进来。
他眉头一皱:“李柱,你来我家干什么,我没叫你。”
李柱脸色登时就变了:“大家都来了,你为什么不叫我?我也跟你说过的,我可以做竹筒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