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领导想了想,安慰她道:“我找人问问看,看能不能打招呼,把这件事情给压过去。”

新闻嘛,永远不缺新的新闻。

县台才开始播放,只要后面他们不继续放,这事很快就会过去。

本来也没什么事,非得搞成这样,市台也感觉很不高兴。

江海潮眼睛珠子一转,谢绝领导的建议:“我们店没干什么坏事,没必要压。对,用了我们的化妆品过敏的确不好,但这不是罪过呀。我们行的正,坐的端,不用藏着掖着。要是压的话,他后面再反水,反而变成了我们的过错了。”

领导没给她回话,只是说要再讨论一下。

江海潮坚持:“我们可以接受采访,把事情说清楚。皮炎所的医生也说了,你今天情况是最严重的,明天情况会好很多。”

挂了电话,她回头跟冯妈妈说了这事儿。

冯妈妈头痛:“打个招呼把这个事情盖过去好了,闹大了反而麻烦。”

江海潮却野心勃勃:“不要,我们可以趁机宣传一下我们店里的化妆都是进口的外国名牌。”

不进店消费的顾客,压根不清楚这个点。

因为拍节目的时候,他们着重要宣传的其实是衣服,不好对着化妆品一直拍个不停。

但其实进口化妆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很强的。

他们现在通过《公主大变身》在多个电视台播放的影响力,开始像模像样地搞邮寄购物了。

如果让观众知道这些化妆品是正儿八经的外国名牌,肯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买衣服。

甚至在节目里如何展示,她都想好了。

就是像皮炎所的医生说的那样,使用化妆品之前要在耳后做个过敏试验,如果发红发热,那就暂时停用。

这样一来,镜头就好对着化妆瓶猛拍了。

然后在化妆的过程中,冯妈妈再提一两句,这个粉底液是什么什么牌子,这个遮瑕膏又是什么什么牌子之类的,人家想不关注都难。

江海潮越说越觉得自己有道理。

她认为阻碍他们“公主日记”的衣服走向全省最大的拦路虎,是它的身份——一家开在县城的服装店。

正常情况下,大家手上有钱,想赶时髦的话,会偏向于选择更大的城市消费。

同样一件衣服,你说是从香港从上海买的,跟在一个小县城买的,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她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自己最早开始想卖衣服,是因为冯雪清楚地告诉什么叫做流行逐层下降。

小县城已经属于底端了,很难吸引更上面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