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潮和杨桃对看一眼,连虞凯都猜到了事实真相未必如此。
他俩不上小班课搞不好只是因为小班课太贵了,一个月下来要两百块,家里恐怕吃不消。而大班课,10块钱上半天,剩下的时间去服装店打工,刚好工钱能抵消。那去县城补习一回开支便只有路费和吃饭的钱(他们周六住在冯妈妈租的房子里),家里能承担得起。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海军特别关心一件事:“那鞋店的人有没有再过来捣乱啊?”
“没听冯雪妈妈讲。不过我经过的时候,他家店里客人好像确实不太多,估计不太好。”
江海潮特别笃定:“他家生意好不了。他太蠢了,他换三文不值两文的稀烂货衣服上去就完蛋了。”
小伟哥哥大致晓得些这些弟弟妹妹卖衣服的事,但知晓的不是很清楚,便趁机问:“为什么?不是买鞋送衣服嚒,送的不过是添头而已。”
杨桃也好奇:“我们服装店送的发卡发箍这些也是从小商品市场买来的啊。不是什么高档货。”
江海潮叹气:“添头和添头的意义不一样。大家默认东西的价值是衣服>鞋子>小饰品。你们想,在店里,人家看到衣服是稀烂货,那你不管再如何强调鞋子有多高档,大家也还是根深蒂固的认为你这鞋不可能比衣服更高级。所以好好的鞋,被直接拉低了档次,本来是希望1+1>2的,现在变成了拉分项,那还怎么好的起来。
相反的,小饰品,大家本来就默认不需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花费太多钱。一件高档漂亮的衣服就能把场子撑起来了,恰到好处的小饰品再点缀上去,叫锦上添花。小饰品是可以随意更换的,和衣服不同。”
虞凯大大地吐了口气:“原来如此。”
侯主任生出了兴趣,虽然他觉得这妹头的脑袋没用在正途上很惋惜,但他得承认这小妹头讲话挺有意思的:“你怎么想到这么多?哪个教你的啊?”
江海潮眨巴两下眼睛,想说自己是跟书上学的,但好像的确没哪本她看过的书明明白白告诉过她这个道理,她只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一直都是这样啊。民国的时候,那个什么将军偷慈禧的墓,把人家嘴里含的珍珠都挖出来了。为了自保又送给委员长的老婆。老婆怕人家外面说的不好听,不敢光明正大用,偷偷把珍珠镶在鞋子上。大家都笑她脚重头轻呢。可见,鞋子的价值向来都被认为低于身上的衣服。”
侯主任张张嘴,心想你个妹头怎么成天看这种野史故事呢。可他又不能说她讲的不对,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是比以前好了,但好的有限,的确改善生活的第一步是买肉吃,第二步就是买新衣服穿,什么鞋子之类的只能往后面排。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说的没错。
除非以后大家生活更好了,物质更丰富了,追求的东西才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