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他们细想,常青安再次语出惊人。
“诸位亦可入学。”
“束脩细则及学堂补贴皆张贴于墙,诸位大可一观。”
赵在凌走向一面墙下,那里贴了大大的一张告示,人群迅速涌来,先来只顾着惊讶了,都没注意到这上面早已定好。
赵在凌朗声诵读这告示,一句话慢慢地读三遍,确保每人都能听见并明白,告示一为招收夫子,不限制功名,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待遇,一套宅院用来安置家眷,另有月银数两以供生活,更有成绩嘉奖银两;
二为入学条件,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入学必须得有一名女孩,一名女孩可以附带一个男丁入学名额,不拘泥于血缘关系,但唯一的硬性要求就是女孩,女孩若是退学,那么男孩也必须退学,反之则不然,男孩退学,女孩可继续读书;
且,特殊情况下无需他人准许签字,学院另有宿舍安置,只需花费一些铜板申请即可。
三为束脩及奖学金,赵府出资给夫子发放月银,束脩并不多,百文钱即可,算入学堂一应费用中,若是成绩出众,可获得奖学金一两银子,男女不限。
三为……
种种细则可谓十分详尽,尽可能地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已经极大地减免了费用,比寻常私塾的花费小地多,几可算是做善事了,众人听罢,再也说不出一个“不”,尤其是不限年龄,这让他们有些意动。
需要做活的学子,可组团自行商定一个时间,已经是极大地方便了,考虑到这种情况,时间自然要短些许,也是额外的计课收费,只是价钱也不高。
若是能识字,也就不用做那些个粗使活计了。
唯一的不好便是名额有限,但也是以年轮换,防止有心人垄断霸占。哪怕一年上不了,第二年第三年也能报上名。
有心思机敏些的,已经顾不上女孩不女孩了,他们悄然退出,来到大门口附近,那里放置了一张桌案,一名管事早已提笔待命。
“管事的!我要报名!”
刘管事笑眯眯提醒道:“可有闺女?”
他咬咬牙:“有!我闺女带我家小儿,总共两人。”
“可,报上名来。”
“……”
见他如此,其他人也急忙跑来排队,赶紧搜出身上银钱,势必要于今日把这名给报上去,家中有闺女的倒是不愁,只思量一下安排哪位闺女,可家中若是没有闺女的则是急得不行,他们放眼望去,抓着同村之人商量。
“便让你家闺女带带我家老大吧!”
“这可如何使得!我家尚有一儿子,还不知如何办!”
“你家可有闺女?”
“……”
一时间人生鼎沸,吵吵嚷嚷,话里话外都是闺女,家中闺女多于儿子的则是暗自欣喜,不用为着名额发愁了,更有人打起来算盘,高价叫卖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