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赵在凌正在急促地同人说着什么,无暇顾及她们。

常青安扫视一圈,来到施粥的小棚前,如今人手严重不足,到处缺人,她们身为女眷,可以先从最基础的做起。

她上前拿起木勺,立刻投入赈灾工作。

这些米粥米量充足,可见并未有人从中克扣,借此捞油水,后方更有米袋堆积,几个厨子正在忙着熬粥,热气腾腾,倒是驱散了些许春寒。

“谢谢。”

难民们捧着碗依次等候,常青安毫不含糊,一人一碗充足的米粥,赵渝也跟着盛粥,她心细,碰见身量不够的小孩便自己拿过碗来,打完再递给他。

“小心烫。”

“谢谢。”

队伍排得老长,不见尽头,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众人都忙地晕头转向,常青安面色不改,一直坚守于小棚前,一碗碗粥被发下,她好似不知疲倦,不知酸痛,只有那目光依然明亮。

赵在凌也过来盛了碗粥,看着常青安和赵渝,不由地说:“母亲和妹妹歇会吧,我来。”

“无妨。”

常青安一边盛粥一边快速问道:“堤坝情况如何?”

“知府已带人去加固了,只是大雨不绝,进展颇为缓慢。”

常青安颔首:“三皇子和六皇子不日将至,朝廷已经拨下款来,届时当加大人手去往堤坝。”

“是。”

常青安头也不回地快速说道:“另有一事,雨水难排,饥寒交迫,流民或受寒发热,当着人统计发病人数,依轻重缓急安排看诊。”

“是。”

常青安抽空看了眼赵渝,她手腕都有些发抖了,却还咬牙坚持着,这孩子也是倔,她忍不住蹙眉,说道:“让你妹妹去帮忙统计,她心细,又精于算术,且颇有威望。”

赵在凌:“男眷颇多,若让妹妹前去,是否不便?”

“只在帐篷外问询登记,详情病理当由医馆查看。”

“是。”

赵渝得到新的任务便连忙去往医馆,她提了支笔便去往流民堆里,关切询问,她分为四大块,分内伤外伤,还有轻重程度,登记在册。

有了她统计分类,吵吵嚷嚷的医馆顿时变得有条有理起来,大夫们这才松了口气,她身份不凡,也能镇场,能服人,旁人不会因此置喙,从而多生事端。

“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3]

“……”

大夫们见她在一旁登记,但她毕竟未曾研习医书,医士们便一边看诊,一边口述,赵渝笔下不停,脑中将这些话都牢牢记住,这样她也能帮更多忙。

常青安看着管事们大多以毛笔登记,还需研墨,颇为耗时耗力,便说道:“不若以炭烧制成笔,以便书写。”

赵在凌:“但请母亲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