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终于只剩下最重要的殿试了。
赵在泽深吸一口气,心中激荡难言。
这一路走来,付出多少,个中滋味只有自身能明。这数月来,常青安和家中弟妹无不倾力支持,为着他一个人,府中不知下了多少力气。
而他,终究也不负众望。
那一杯凉茶,将他泼醒,带他走出十数年潦倒,若是没有母亲,他实在难以想象如今的他又会是何种模样,更遑论今时今日有幸得上金銮。
他再三拜谢常青安,又回到院中准备殿试。
赵在洹则是开始收拾行李,长陵将军已然回去戍边,大哥科考一事也将尘埃落地,他再耽误不得了。
“乌骏啊。”
他摸着马鬃,喃喃自语:“但愿大哥得偿所愿。”
作者有话说:
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出自《孟子》
2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出自《孟子》
3会当凌绝顶——出自《望岳》杜甫
第21章
◎殿试状元◎
并未留给他太多准备的时间,不过几日,举子们一同登上金銮殿。
内侍高声宣道:“陛下驾到——”
赵在泽连同其他举子一同跪地相迎,口称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圣上看着这一水的新面孔,露出些许笑意:“诸位都是饱学之士,而今朕有一题,想请教诸位。”
“此为,安邦定国。”
众人屏息听题,听闻这四个字后,皆是沉下心神,思考着如何作答。
安邦定国,一说外敌,二说内政。
结合他一路走来,赵在泽大胆猜测,圣上欲要发展民生之计,而非泛泛空谈的大仁大义,他提笔作答。
见他这么快就有了计较,旁人无不心慌,也纷纷提笔落字。
圣上瞧了眼赵在泽,心中讶然。
若论在场学问最深之人,恐怕尚不能争辩个清楚明白,但若论谁在出人意料,那么便是这位赵家的大公子,赵在泽。
后生可畏啊。
圣上举步而下,来到他身侧看他作答。
“其一,安邦。儋州北接戎狄,东邻西夷。”
“其二,定国。沧州人多地茂,物产丰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