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

我启唇微笑:“妈妈,这样不好么?这样是师师,永远都是十六岁。”

李妈妈恍然大悟,也笑:“好,好,十六岁,我们师师啊,永远都是十六岁。”

我脸上笑着,心下却一沉。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李师师的年龄传说一直是谜了。也终于知道,为什么流传度最广的李师师的年龄,分明比李清照要小十来岁,而我却跟她同龄。

原来,不是历史改变了,而是,这中间有如此插曲。李师师,原是不老的。而吃青楼这晚饭的,只要颜值还撑得住,谁又会透露自己的真实年龄?

原来,历史,从不会为谁改变。

想到李清照将来的遭遇,很是难受。

难受归难受,却是改变不了。有了前几世的经验,我知道,应该在一切灾难到来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她幸福,哪怕多多幸福一会、更幸福一点,都是好的。

所以,我一定要赚很多钱,让她的婚姻,起码在金钱上,是没有压力的。

于是,我开始大规模接客。只要自己精力还济,就会尽量多地接。每一个客人,在我看来,就是一堆堆会走动的钱。

当然,我仍是卖艺不卖身。这是我的底线。

所以我想,我并没有损失太多。

自己累一点,就可以让她压力更小一点,能写出更多好的诗词,很值得呢。

将银子用“飞银”匿名寄给兰香转李清照,附赠的,有一张信笺,我自称是一位不知名敬慕她的诗友,听闻她近来有心金石,便送上银子以襄盛举,万望笑纳。

因为没有留地址,她根本退不回来。

这“飞银”,就跟现代的汇款差不多。同样也有分布各地连锁的钱庄。我只需在汴梁存入银子,兑换成飞银票,指定在青州某分处取,再把那票据寄给清照,就可以了。

反正,钱庄只认票不认人,我票都寄给她了,她不取也是浪费。且我的飞银票是刻意定有时限的,时限到时若还不取,那些钱就归了钱庄。

如此这般,我用这样几乎是强人所难的方式,支持着他们的婚姻生活。

有时候会苦笑:原来,历史上赵明诚收集的塞了十几个房间的古董,竟是李师师卖笑赚来的钱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