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楚询的心狠狠一跳,彻底从暴富的喜悦中回神:“怎么了?”

郭薇便将手中的文书都放到了她面前,厚厚的一摞:“主公, 你先看看这些吧。这些都是北州历年来的情报, 我重新整理过了,观之有些不妙。”

北州是楚国的北方门户, 再往北就是异族的地盘了。楚国建国数百年,北面有的时候是异族建立的王朝, 有的时候王朝覆灭又分散成一个个大小部落,数百年间分分合合已经许多次了。这一次楚国运气还算好的, 天下大乱之际,北面的胡人正好还没统一,因此各方势力根本没人将心思分到北面去。

然而此刻郭薇却重点提及了北州, 这让楚询立刻意识到北面生出了变故。于是她一面翻看面前的文书,一面对郭薇道:“这些太多了, 你先说说现在什么情况吧。”

郭薇便道:“崔氏的情报系统止步北州,因此北方如今什么局面,我等暂且不知。但看北州过往数年的情况,每年几乎都有胡人南下扰边。可惜先帝在时,朝政已经落与权臣之手,曹氏又一心篡位,根本没有理会北方局势。这两年天下大乱,北州更只有北州军勉力支撑……”

楚询翻看的速度很快,因此也看到了不少内容——北州这些年一直不太平,她不知道,只是因为一直有人粉饰太平罢了。另外曹新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些年倒也没有断了北地的粮草。

看到这里,楚询突然叫了一声:“糟了。”

郭薇停住了话头,满脸的无奈,因为她知道楚询说的“糟了”是指什么。

枣丘会盟后曹氏覆灭,更要命的是曹氏临死前还放了一把大火,把楚京内的一切都付之一炬了。她们根本不知道楚京的朝廷还要负担北州的粮草,这半年来只顾着重建楚京,对北州根本不闻不问!如此半年过去,北州军恐怕都已经断粮了,这要是再遇见胡人大举南下可怎么办?!

楚询顿时坐不住了,“噌”的一下跳了起来,拿着手中的文书便要出去找人。

刚出门,正好遇见端着盘葡萄回来的穆靖安,后者一见她这风风火火的样子便猜到有事,于是问道:“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般着急?”

楚询确实挺急的,反手就一把拽住了穆靖安的手腕:“走走走,我有要事去寻胡先生和王大人,咱们一起去。”

穆靖安虽不知发生了什么,可还是听话的跟着走了,匆忙得连手里的果盘都没来得及放下。而郭薇也没闲着,就跟在两人身后,路上顺便将事情简明扼要的和小将军说了一遍。

胡先生也在官署办公,寻常就是坐镇指挥调度。

王元则不同,他更关心农事,尤其楚询三不五时就拿出些新种出来,更是将他牢牢绑定在了田间地头。因此官署里虽然也有他的办公房,但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人的。

等派人把王元也叫回来,已经是大半个时辰之后了,胡先生也已经知道了事情始末。

王元回来时袍脚还沾着泥,也没时间去换,进门便问道:“何事这般着急,将老夫唤回来?”

胡先生罕见的脸色凝重,三言两语又将事情说了一遍。饶是王元沉稳老练,听完这些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曾统管户部,更清楚北州军屯养不活北州军,朝廷每年都的分拨大批粮饷过去。只是后来朝政糜烂,他也远离了朝堂,因此根本不知道曹新连皇帝都杀了,居然还养着北州军!

话又说回来,大概也是因此,楚国国库虽空空如也,曹氏的家底也没见得比崔氏更厚。而当初曹氏那么干脆的舍弃楚京,也未必没有投奔北州军,以图东山再起的可能。

只可惜,曹氏在楚询这个复仇者的报复下基本死绝了,北州军的事也随他们暂时被掩埋了。

此刻终于轮到楚询头疼,她无奈又不解的看着众人:“北州乃是楚国门户,不容有失。北州的军屯养不起大军,他们既然知道曹氏覆灭,楚京又落回了楚氏后人手中,为什么连封求援的书信都没送回来?难道是我的名声太不可靠,还是他们当真已经投效了曹氏,所以不敢?!”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她们都不是北州军的统帅,也不了解对方。

北州距离楚京颇为遥远,一时半会儿想要弄清北州情况是不可能的。而在得知北州隐患之后,楚询等人也做不到视而不见,商议一番,最终得出了两样章程。

一来得派人去北州看看具体情况。比如胡人今岁是否犯边,北州有无战事。又比如北州这半年来的粮草如何解决的,如今是否缺粮。再比如北州军统帅接下来是何打算。是只顾着御敌于国门之外,还是生出了野心想要自立,亦或者想要寻个明主投靠减轻压力?

二来楚询称帝的事,等不及皇宫修门面,必须得提前了。这归根结底还是个正统性的问题,一旦楚询称帝,她就能名正言顺的向北州发出诏令,到时候也能轻易看出对方态度。只要北州军不是野心勃勃,顺势接下楚询的诏令,之后她就能名正言顺的让淘宝去边关送粮了。

当然,如果北州军当真接受了楚询称帝后的诏令,这对于她们来说也将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股不小势力的投诚,势必会起到带头作用,许多小势力恐怕会随之投效。

如此能省她们不少功夫,双方也能少许多死伤。

思来想去,楚询干脆拍板,只要把皇宫的外墙先修了就成,里面的宫殿暂时不管了。反正普通百姓也进不了皇宫,面上看的过去就行。至于宫门里破破烂烂什么的,左右能进皇宫的都是自己人,只要大家忍一忍别当面嘲笑她,她也不是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