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便、便已经酿好了。”鹿华林喜笑颜开地同她说道,“早间刘、刘福来同、同我定米酒的时候,我、我给他尝了尝,他一高、高兴就、就定了三、三百斤。”

刘福来是滨河县福来酒楼的掌柜,与鹿华林算是发小,自从开了酒楼以后,便一直在鹿家买酒。

这一次鹿笙做了新酒曲,所以即便纯糯米做的桃花酿,出酒率也比原来要高出许多,所以价格也比往常要低。

“这还真不错。”

桃花酒还未上就已卖出去,确实值得高兴。

“他还说过、过两日给我介、介绍玉、玉春楼的管事。”

“玉春楼?”鹿笙疑惑道。

“对,玉春楼。”

玉春楼是滨河县最出名的花楼,如果说每日滨河县喝掉酒最多的地方,那就非玉春楼这所销金窟莫属了。

要是能与玉春楼做上生意,确实是一笔大买卖。

“到时候大伯可以把菊花酒和金樱子酒也带过去。”鹿笙想了想说道。

酒坊冬月做的菊花酒和金樱子酒已经窖藏三月有余,现在可以起窖了。

花楼里的酒度数不能太高,高了喝一点就直接醉倒了,那后面的消费自然也就少了,所以花酒和果酒这种低度数的酒最是适合。

“花楼里肯定一年四季都需要有酒品,我们除了米酒还可以做低度的花果烧酒。”

“二月有桃花,四月有青梅,六月有杨梅,八月有桂花,十月有菊花,一年四季都能有不同的果酒与花酒,而且这些酒贮藏的时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