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兆倒是对崔氏族学不感兴趣,因为他迟迟未能及第,不是他缺少获得州县、馆学解送的机会,以他们韦家的名望与门路,通过国子监被解送去参加省试轻而易举。
他难就难在入不了权知贡举(考试官)的眼,因此每次省试就被刷了下来,不得不混在长安那群世家子弟中,看看他们家里的长辈会不会有权知贡举的那一天,然后让他及第。
张棹歌庆幸韦兆没有腆着脸来占崔氏族学的名额,否则让崔筠免费提供书籍和纸张给他,她这心里非得怄死。
殊不知崔筠早就给纸行立了行规,禁止韦兆购买她这儿的纸与书籍,一旦韦兆出现在崔氏族学上,提供给族学的东西都要扣掉一半。
若非她还没跟韦伏迦撕破脸,只怕整个韦氏都在她的黑名单里。
……
正月初一,在乡邻都出门互相拜年时,张棹歌与崔筠正窝在别业里吃火锅。
以她们的身份地位并不需要到别人家拜年,就有很多人争相来给她们拜年了。
当然,大部分来拜年的人都不需要她们亲自出面,自有管事负责接待。
而那些大户人家往往也不会亲自前来拜年,都是派家里的内知互相串门的。
真正需要当面拜年,一般会设宴邀请对方。
张棹歌和崔筠就收到了孟家、郑和义等人的宴会邀请。
“我知道郑和义邀请我是为了什么,孟家……”张棹歌将几片羊肉放进滚烫的浓汤里,微微蹙眉,似有些想不通。
崔筠说:“想必是孟甲岁发现镇将们和你冰释前嫌,产生了危机感,想探探我们的口风。”
张棹歌舒展眉目,说:“有可能。”
这一年来,她们与孟甲岁都没发生过大的冲突,只在私底下互别苗头。比如去年的除夕,孟家牵头主持了驱傩仪式,秋社日,崔筠便因曲辕犁而扳回一局。昨儿除夕,崔筠不仅牵头主持了驱傩仪式,还请了医师来义诊,乡里无人不夸她仁善。
孟家是以孟余堂的弟子之名发家的,至今不过三代,却无一子弟懂医术,更别提给乡民义诊了。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孟家已经失去了民心,若连郑和义这样的盟友都保不住,往后想暗戳戳给崔筠找麻烦就更难了。
崔筠说:“应下来吧,不妨看看他想耍什么花样。”
孟家的宴会就在明天,虽然有些匆忙,但本就不准备送厚礼的张棹歌与崔筠也懒得精挑细选,只备了一份印刷的佛经和一坛子酒做礼物。
翌日,她们准备出门时,忽然发现崔元陟的长子崔八郎过来了。
由于事前没有派人来告知,他登门的时候,崔筠并没有什么准备,还在看到他的时候愣了愣。
“八郎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