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丫髻婢女心虚,将过所递到了小将的面前。

小将似乎没有意识到“老兵”是骂人的话,散漫地接过过所。

见有手下凑过来,小将问:“你识字吗?”

镇兵一脸自豪地说:“不识!”

“呔,不识字凑过来做什么?走开。”小将骂了句。

镇兵嬉皮笑脸地躲开了:“大郎你不也不识字吗?”

崔筠和婢女:“……”

这年头的兵很多都是招募来的,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并不奇怪。

小将也不是完全不识字,只是一些生僻的字有些无法确认罢了,好在还认得“崔氏”“行柒”等字和上面的官府公印。

“此去何处?”小将又问,措辞比刚才文雅了许多。

崔筠神色黯然:“鲁山县昭平乡,拜祭亡父亡母。”

“鲁山县,原来在这么近的地方吗?”小将喃喃自语,将过所还回去后,这才下马走到崔筠的面前,手心一覆一翻不知从哪儿抽出一方丝帛递了过去。

也没说给丝帛做什么,只说:“我叫张棹歌——就是划船时唱的那个‘棹歌’,是鲁山县镇副将,受朋友所托寻找她的表妹崔七娘。”

崔筠一愣,身子不由得颤栗,激动而克制地问:“她……可是姓窦?”

张棹歌点点头:“是,汴州人。”

“她现在在何处,怎么样了?”

“自然是在汴州,至于怎么样了……应该还好吧。”

崔筠喜极而泣。

旁人不理解她为何会如此激动,只有她身旁的婢女能体会她的心情。

第2章 交锋

崔筠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崔元枢是前汝州兵曹参军。

四年前,淮西节度使李贼起兵造反,攻占汝州,崔父被叛军所杀,年少的崔筠跟着母亲匆忙逃往北边,去汴州投奔舅父窦良。

然而叛军势如破竹,继汝州失陷后,汴州也很快落入敌手。

窦良之女、崔筠的表姐窦婴因美名在外,被李贼强纳为妾。后汴州被朝廷收复,李贼败退蔡州,还带走了窦婴。

姐妹俩这一别,便再也没了对方的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