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比考前考中都麻烦,分高了也有苦恼,宋祁于不擅长交际,很快便不回消息了,干脆全都放着,打算晚一点再统一答复,省得隔一会儿就得陪聊,这个还没谈完下一个又来了。
本来成绩就远超预期,压根没想过会有这般待遇,这人和别的学生还是有挺大的区别。
差不多成绩的这时候都在跟2或直接或迂回地拉锯,争取谈到最好的条件,哪怕就是名次后一些的学生,从昨晚起就卯足了劲儿在志愿学校和专业上下功夫,没谁是像她这样的。
孙昭大早上就给宋祁于留言,发来俩链接。宋祁于没看,没时间关注。
迟些时候,孙昭敲她,让赶快点进去。
宋祁于问:「是什么?」
孙昭回复:「你点进去就知道了。」
宋祁于点进去,粗略扫视一遍。
是有关高考成绩的专题报道,还有附中校内论坛的一个帖子,也是关于高考出分的——省状元已经出来了,今年依旧是附中拔得头筹,(2)班的李瑞敏毫无疑问是全省第一。
今年的媒体依然是追着状元炒热度,且速度比往年还快。本地的新闻报道对李瑞敏进行了专门的采访,大概就是老掉牙的那些问题,学习方法、目标院校、未来计划……宋祁于对这个不感兴趣,不过趁机瞄了两眼,看见报道上说李瑞敏语文竟然是141分,不由得挑了下眉尾,倒是佩服人家。这种语文都能考如此高分的学生绝对是大神中的大神,别人确实有实力,反正宋祁于读书那么多年没见过语文能考140+的同学,连日常测试都没遇到过。
另一边的论坛帖子里,是附中内部对校内师生公布的部分数据,今年附□□有6名学生上七百,比估分时的结果好点,其中全校前五都进了全省前十,除了李瑞敏以外,还有一个也在省前三之列。
附中没公布具体的省内排名,但也没差了,上了七百的学生中,宋祁于排在第二,她就是那个全校前五的省第三。
孙昭比宋祁于本人还乐呵:「你现在就是咱们班的唯一的光!」
习惯了李卓恺他们的神经,宋祁于还不适应孙昭的夸奖,她打了一排字又删掉,嘴角不由自主扬了扬。
孙昭继续发:「放假了我去北大找你,等我。」
宋祁于应下:「行,来了我请你。」
孙昭:「谢谢姐妹。」
宋祁于:「客气。」
孙昭:「到时一定多吃点,你记得多准备点钱,我要吃好的。」
宋祁于答应,接着忽然想起还没问孙昭的分数,便随口一问。
孙昭的发挥也比估分高,而且远比李卓恺他们靠谱,小姑娘考了685,她的分数和省排名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完全不成问题。孙昭和家里人问过那边的招生办了,这个分数绝对稳了,毫无悬念。
朋友两个聊了很久,孙昭悄悄向宋祁于透露,她可能不去上海交通大学了,要改成复旦的经济学。孙昭全省排名挺高,进了前两百,进复旦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小姑娘家庭条件优渥,该换目标专业也是家里人帮着参考的,孙昭本身不排斥,认为去复旦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