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太后和中宫先后从卧室出来后就去了花厅,两人关着门在里面说了很久,他们都被留在门外,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但有听到啪的一声,极响,太后出来后更是脸色很不好看,而中宫却一脸坦然,直到第二天才有人发现中宫的左脸有些发红。

再然后左大统领就回来了,还抓到了一个刺客,太后、中宫、左大统领和吕院长等人又在花厅说了好一会,最后决定连夜将陛下转移入宫,中宫乔装随行,内禁军全部随之撤走,外禁军却留了下来,明为保护,实为□□,就连府中侍卫也只能呆在府中,任何人不可轻出。

他们一行人秘密回到宫中后,当晚宴席早已结束,礼亲王却没走,还留下了文渊、木兰雨等几位股肱大臣,一安顿好陛下,太后、礼亲王和那些大臣就在文宣殿一直商议到天明。

天一亮,就开始陆续有旨意传出去,繁都城内抓捕行动继续,还把能用的力量都用了起来,比如繁都府尹和大理观御承等,并在西南官道上沿途设关卡,凡是有易容者一律抓捕,礼亲王世孙也被秘密保护起来。

抓捕名义任是用步千雪之前说的刺杀中宫的罪名,但陛下遇刺时实在事发突然,知道有人受伤者并不在少数,而且步千雪本人又并未受伤,再加上抓捕时人多嘴杂,晚上又连夜转移,导致陛下遇刺的消息最终还是在私下传开了。

大臣们听到后肯定是不信的,毕竟皇宫守卫森严,可不是谁想进去就能进去的,何况刺杀陛下这种大事?简直杞人忧天嘛,都没当会事,高高兴兴的去上朝了。

结果当天早朝是由早已不理政事的礼亲王代为主持的,让听了传言的大臣瞬间忍不住开始多想,幸好又有前一天晚上参加宴席的大臣解释说陛下因身体不适并没参加前一天的晚宴。

晚宴也是先后由太后和礼亲王先后主持的,又让众大臣松了口气,觉得只是陛下病情加重了些,所以今天才没上朝。知道内情的股肱之臣既不会也不敢乱说,因此早朝很平稳的就过去了,最后各回各的署衙,各办各的工。

这都只是表面,实际上只要人起了疑心,就很难打消,除非亲眼得到证实,因此不知情的人就这么将信将疑的过了大半天,结果当天下午真相就被曝光了。

有两只大风筝突然飞到城内高空抛下大量纸条,全都写着‘皇帝遇刺朝不保夕’八个字,云处安本来是想安排写小皇帝的名字的,但一想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小皇帝名讳就没付诸行动。

另一个刺客也终于在天黑前被邢博恩一行人抓到了,但此人身手武艺不错,与邢博恩交手时还不忘口吐莲花,抖了不少大实话,更是为皇帝遇刺的事火上浇油。

刺客最后敌不过竟自刎而死,就更让人容易相信他的话了,毕竟俗话有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啊,一下子繁都城内就炸开了锅,皇帝遇刺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群群激愤,最后刺客尸体被押到大理观时已被老百姓丢的烂菜叶和鸡蛋完全覆盖,其臭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