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忞也没忍着,她犯不着为这样的事发火,何况这话也说的没错,她确实最爱的是百姓,至于官员勋贵等,兢兢业业、有功劳的她不会苛待,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不被抓则摆了,抓了她是不会轻易放过地。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吗?”她不相信新政的实施就这点风雨,说完又坐了回去。
其实新政实施的最大风雨要数石爽谋反,他代表的就是保守派和地方派对新政的反对,本质是还是因为新政侵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可惜他选择造反的地方却选在了被石忞大清洗过的繁都,也算是棋差一招。
现在繁都的官员可都是见过石忞的手腕的,就凭石爽那点心机和兵力,就算他们有反心,也不着急着这么找死啊,所以除了本就满身怨愤的前都督父子外,其他人他根本说服不动。
赵焕英也跟着坐了回去,最危险都过了,他索性一股脑全说了,在地方县上当了三年的县丞可不是假的,他父亲他们也不准他混日子,对基层百姓的了解远比坐在庙堂之高的石忞来说多得多。
除了前面说的好的之外,不好的也有一些,比如赋税制度是改革了,可称量的器具并没有改啊,地方从上到下称量器具几乎都做了手脚,所以实际交的远比制度规定的要多不少。
还有鸣冤鼓的设立,确实方便了百姓,可胥吏却没有了讹人的收入之一,无论是繁都的胥吏还是地方府衙的胥吏朝廷都一律不发放俸禄,就相当于完全没有工资,可他们又是人,是人就得生活。
守门的好处费没了,就增加了规矩钱,凡是要经胥吏之手办的事都得给,百姓还是一样的难,以至于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去府衙的。
赵焕英也曾因这个事找过他的顶头上司县令说过,可县令给他的回答是,全国上下都是这样的规矩办事,就算县令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百姓来府衙办事要交规矩钱,他们去省府办事也得交孝敬钱,如果是去繁都那交的更多,部费、冰敬、碳敬是固定动作,逢年过节、生辰和红白喜事什么的是自选动作,全看运气。
而且这个生辰不仅仅是你有求官员本人的生辰,还包括官员的直系家属,伴侣、双亲和孩子都算,没带礼物去的话,那不好意思,先等上十天半个月再说。
最多也就拖一个月,这还是现在陛下大力整顿过后的朝廷,要是搁在先帝时期,能拖一年,就算陛下准许了的任命书不给钱都别想拿到。
朝廷这一套到现在也已经被地方官学了个全套,逢年过节、生辰、红白喜事必须得给上司送礼,冰敬和碳敬更是少不了,就是一层送一层,从县衙到省府再到繁都,已经成了一个完善的官员胥吏灰色收入链,三年下来,要不是家里接济,他可能已经欠了不少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