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自选科目则由她自己喜欢,有时候是札记、传记,有时候是野史、诗词,尤其是近期流行于文人士族间的诗词和读物,她尤其偏爱。

自学完以后方才用早膳,自从她改革宫内用度后,早膳就从原来的满满两大桌膳食缩减成了十八道,且多偏素食,最贵的也就数燕窝做的粥品或汤品。

用完早膳后,她便踩着点前往正殿,静心宫的正殿就像缩小版的承天殿,她到的时候,内阁3人,军密处3人,六部尚书,其余各部门一把手、武将都已按部就班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她过来,整个朝廷班子自然也跟着过来了,除了必要的低阶官员留守繁都各衙门以外,胥吏也大多一起跟了过来,就连内、外禁军也分批过来了三分之一,因为现在这班朝廷官员大多是她后来提拔的,所以大多都没有在此置办得有府邸,幸好建在渡河城内的驿馆够大,容纳得下所有官员。

这里不仅驿馆是按大规格建的,金正门和贵德门之间也类似一个缩小版中景,建有各衙门办事处,若无召见和听政,大臣们就在此办公。

以前在此置办得有府邸官员也大多随着获罪抄家一起查封了,除了繁都的府邸留存不动以便封赏有功之臣以外,其余各地,包括渡河的府邸都被拍卖折成了现银充裕国库。

看到陛下驾到,大臣们连忙行礼道:“恭请陛下圣安”。

石忞坐下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马开口,而是舒展眉头扫了全场一眼,见众官员都穿着冬制官服,佩戴整齐,方才开口道:“众卿免礼,有事皆可奏报”。

听政比不得上朝那么正式,所以她可以凭喜欢穿便服或者朝服,但大臣们不行,不过称呼却可不按正式场合来,一般只有在上朝、祭祀和重大场合才会称呼皇上,三呼万岁,其余场合称呼陛下,请安即可。

“谢陛下”众臣起身就看到身穿便服头戴紫色小冠的陛下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清一切迷雾。

已经升为内阁大臣的文渊站在文臣序列第三位,出列行礼道:“启奏陛下,按陛下旨意,两月来臣多方打探,愿举荐当代墨家大墨云鼎凡为内阁大臣”。

莱朝末年,战乱频发,也是个思想文化大爆发时代,有了诸子百家,和地球的大体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也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而且其核心思想也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创始人不再全是男性,女性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