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痛骂了一顿,倒叫张良无法再腹诽他了。
张良道:“沛公稍安勿躁。那项羽的小叔父项伯,从前杀人犯了事儿,是我保下他来的。他也跟着我在下邳游荡了数年,我们算是颇有交情。请他从中周旋,事情或许能有转机。”
后世我们看鸿门宴之时,难免会觉得要被项伯气炸了肺。
这家伙明明跟项羽是叔侄之亲,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处处护着刘邦呢?项庄拔剑起舞,意在沛公之时,若不是项伯从中阻挡,也许刘邦早就死了呢?
他这么帮着刘邦,那不是害死自己亲侄子吗?
其实这只是《鸿门宴》一节,片面观来,难免会生出这样的看法。
可是事实上,项伯连夜示警张良,虽然也有故交情谊在,却也是为了自己侄子项羽好。
虽然我们知道后来是楚汉相争,可是在刘邦初入关的这个时刻,天下谁能想到呢?
恐怕不管谁来看,故齐田氏都比刘邦威胁大。
而且时人观念,并未像后世一样,觉得就应该大一统,华夏后人就应该都在一个国家。
秦始皇是一统天下的第一个皇帝,在秦末汉初这个时候,究竟是大一统的国家好,还是像周朝那样的分封诸多王、共奉一帝好,并没有定论。
而秦朝的夭亡,更是给这种此时看来还很是崭新的大一统国家形式蒙上了一层阴翳。
所以此时项伯看来,项羽与十八路诸侯,迟早是要都封王,各就封地的。无非是兵权厉害的,分得封地更大更好罢了。他就是死都想不到,刘邦会有称帝天下之心。
而刘邦此时也的确没有明确称帝之意,似乎做个汉中王已经足够满足;然后听从张良谏言,于关中秋毫无犯,克制本能欲望,又似乎模糊中有着更远大的愿景。
一切都还混沌,刀枪还未出鞘。
不等张良派出人去,项伯已经自己连夜骑马来报信示警了。
究竟这一场新鸿门宴要如何演绎,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蒙盐入了咸阳城,第一时间入宫见了家人,久别重逢,再见都是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