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陛下,请准末将出战!”这已经是王离第三次请求了。

胡亥端坐殿上,垂眸静思,天下如棋局般,在他心中纵横沟壑。

“不。”胡亥第三次驳回了王离的请求。

“陛下!”

“王卿你主动请战,忠勇可嘉。”胡亥温和笑道:“可是在朕眼中,王卿你的不出战,跟出战一样重要。”

王离三番五次要求出战,一则是担心战局,二嘛……也是担心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此前眼看着章邯屡立战功,王离作为名将之后,自然有些微妙的不舒服。

如今章邯连吃败仗,在王离看来,正是他趁势而出,反败为胜,光耀先祖名将之称的大好时机。

若果然能如此,那么此后在朝廷中,武将的地位便确立分明了:他王离在先,章邯在后;他王离在上,章邯在下。

至于拱卫皇帝的安全——一路上行来,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根本没拉出来操练过。

二十万大军,又或者是两千士卒,在皇帝这边,根本没差。

因为胡亥采用了先帝的出行规划,神出鬼没。

就算是重臣如李斯,也很难摸清胡亥今日走的那条路,又坐在哪辆车里面。

只有当皇帝传召之时,随行大臣才能见到皇帝。

而不闻皇帝传召之时,众人感觉上,就像是皇帝消失了一般。

连跟随皇帝銮驾的护卫,都不知道自己护送的马车里,坐着的究竟是皇帝,还是替身。

仲夏沉闷,好在夜里下了一场透雨。

晨起,众护卫纷纷就位。

“狼公乘,早啊!”士卒纷纷跟狼义打招呼。

狼义原本是骊山刑徒,代父受刑,额上刺字;后来周市领兵攻入函谷关。

事发突然,章邯领七十二万骊山刑徒前去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