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这时候,就要感谢先帝信奉方士之言,隐匿行踪,使得文武百官,都摸不透帝王所在,到胡亥也保留了这一传统。

出行之前,李斯与胡亥商量,“这第一站,陛下您想先去哪里看看呢?”

胡亥端详着秦朝堪舆图,道:“我朝立足之本,在关中沃野千里,朕出行,当先在关中仔细查访。”

李斯与胡亥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同一处地方:郑国渠。

郑国渠,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

修渠人的名字就叫郑国。

郑国原本是韩国人,作为间谍来到秦国,想要通过让秦国兴修水利的办法,削损秦国民力,减弱秦军战斗力。

那是秦王政元年,嬴政只有十三岁,还是吕不韦当政。吕不韦商贾出身,有种天然的文化上的不自信,很愿意做能流传千古的事儿,比如使人作《吕氏春秋》,比如兴修渠道。

郑国修渠过程中,做间谍的事情曝光了。

事件曝光之时,嬴政刚刚亲政,被利益集团裹挟,不仅要杀郑国,还要驱逐在秦的六国之人。

因为郑国一句话,先帝免了郑国死罪,并最终修成了郑国渠。

郑国当时说,“我来修建郑国渠,不过为韩国续几年国运而已,却是为大秦立万世之功。”

郑国没有吹牛。

修成后的郑国渠,能灌溉关中四万顷田地,出产粮食可以供给秦国六十万大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后勤基础。

胡亥出巡,怎能不去的帝国粮仓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