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何苒给冯撷英找了一位武功师傅,就是在演武堂里教孩子们练武的何是乡。
何是乡武功不错,身体也强壮,但是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所以何苒没把他编入军营,而是让他留在后方教导后辈,培养人才。
冯撷英听说给他找了一位武功师傅,很有兴趣,让两个小厮跟着他一起练,不练不知道,原来这两个小厮虽然年小,可却都有武功,青苍山长大的孩子都是读过书练过武的。
冯撷英跟着何是乡练武,何是乡其他的徒弟大多都是十一二岁,甚至八九岁的小孩子,冯撷英年纪最大,他的心态很好,没过几天,就和这些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
半个月后,何是乡要带领学生们去做野外生存训练,他问冯撷英是否同去,冯撷英大感兴趣,问道:“野外生存训练?你们经常这样吗?”
何是乡憨厚地摇摇头:“其实这才是第三次,还是何大当家回山之后要求的,以前没有的。”
冯撷英为清楚野外生存训练要用的时间,便爽快地答应了。
这一次,他没有带小厮,甚至没有准备行李,因为何是乡那里有现成的行李。
冯撷英看到那些行李之后又一次吃惊,拿起来翻来覆去的看,一个叫何琳琳的小女娃自豪地说道:“冯先生以前没有见过吧,这些都是何师傅根据大当家的要求置办的,只有咱们这里才有。”
这些行李其实就是一个包,一个用结实的油布做的双肩背包。
包里有火石、短刀、钩子、绳索、绑带、止血用的药粉、防蛇虫鼠蚁的药包和药粉、能背在身上的竹水壶、一小袋米、一小包盐,一块防雨的油布、一张羊毛织成的毯子。
这些东西看上去很多,可是当冯撷英把这些装好,背起背包时,却发现其实也并不是很重,至少他能背起来。
冯撷英发现,孩子们比他还多带了弓箭,他有些汗颜,他虽然习过射艺,但并不精通,自是也没有随身带弓箭的习惯。
不过,他还是去找了何是乡,何是乡想了想,给了他一把弹弓:“这个用好了也一样。”
何是乡带着他们出了村子,向着大山深处走去,他们要去的,是一座野山。
路上那个叫何琳琳的小姑娘告诉冯撷英,他们上一次做野训时遇到了野猪,大家一起动手,打死了野猪,吃了好几顿呢。
何琳琳说的轻描淡写,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